“幾天前,我在網上買了一些進口食品,卻發現這些食品包裝袋上沒有一個漢字,這些食品究竟含有什么成分?過期沒有?我自己心里真是沒底兒。”家住市區鳳鳴小區的李女士對記者說。
現在網購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據記者了解,類似李女士這種在網上購買進口食品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網購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便宜,就拿進口食品來說,一桶1.5升的進口柚子茶,超市賣到上百元,而網上只賣四五十元,一盒普通裝的愛爾蘭餅干,超市賣30元,網上僅賣十幾元。而且網上的進口食品品種豐富,奶粉、肉干、餅干、糖果、巧克力、啤酒……無所不有。但是記者在一些銷售網站看到,很多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識,還有的店鋪銷售的進口巧克力和糖果,聲稱是整包進口后自行分裝的,買家只能收到散裝的進口食品,無論是品牌、廠家還是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消費者都只能相信賣家的口頭承諾。
按照規定,所有進口食品必須有合格的中文標簽,上面應標注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或固形物含量、原產國或地區、總代理或經銷商在我國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或保存期等內容。在此提醒消費者,網購進口食品首先應到較大的網絡交易平臺購買,看商品是否在中國注冊,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否標明,是否貼有中文標簽。另外,還要看買家對產品的評價,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對比國外網站對該產品的評價。此外,最好選擇貨到付款的方式,如果食品出現問題還有退換的余地。(記者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