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疑圣元奶粉致嬰兒性早熟”事件越演越烈。昨天,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北京表示,衛生部已關注到這一事件。
另據悉,湖北相關職能部門已對涉事奶粉進行抽檢。武漢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下稱“食安辦”)工作人員昨天在接受早報記者電話采訪時稱,部分調查結果的信息已報武漢市委宣傳部,近期應會發布。
武漢部分調查結果已上報
要弄清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的真正原因,最直接方法是對奶粉進行檢測。因此,社會各界對武漢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何時公布檢測結果高度關注。
昨天下午,設在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武漢市食安辦工作人員向早報記者確認,主管“武漢三女嬰性早熟事件”的政府職能部門確實是武漢市食安辦,統籌的則是湖北省食安辦。他同時表示,但由于事涉重大事項,所以相關調查結果由武漢市委宣傳部統一發布。這位工作人員向早報記者透露,“有一部分關于調查結果的信息已經報給了武漢市委宣傳部,近期他們應該會發布”。
媒體稱多地發現性早熟嬰兒
昨天,全國有多地媒體報道稱,當地發現“性早熟嬰兒”案例。
據《濟南時報》報道,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劉先生來到省立醫院為女兒小琪(化名)做檢查,11個月大的女兒性早熟,乳房開始發育。劉先生說,女兒一直喝母乳和圣元奶粉,看了最近有關圣元奶粉致女嬰性早熟的報道后,懷疑自己的女兒性早熟也與喝圣元奶粉有關。
《合肥晚報》報道稱,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主任王寧玲說,“有個家長帶著一歲半的寶寶來看病,小寶寶的左側乳房出現硬塊,是性早熟的癥狀,但家長不記得奶粉的牌子。”“女孩子8歲以前、男孩9歲以前第二性征發育的,都稱為性早熟。”
此外,《健康時報》報道稱,截至8月5日,該報接到讀者來電反映:江西省奉新縣10個月女嬰、山東省臨沂市8個月女嬰出現早熟癥狀,另有廣東湛江3個月男嬰雌激素檢測超標,他們均自出生就喝所涉品牌奶粉。
專家稱奶牛激素催奶是潛規則
目前,最新的嬰幼兒奶粉檢測標準中并沒有“激素檢測”,對激素的檢測、監控是我國奶粉業的一個監控盲區。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國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博士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個案,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業潛規則。李濤說:“我國當前的奶牛飼養方式與傳統不一樣,差別體現在出奶率上。因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與身體內的激素含量有關。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對奶牛進行肌肉注射。”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來源于產奶環節,問題可能出在養殖環境,廠家應該對奶源進行徹底檢驗。
此前,在7日“致媒體的公開信”中,圣元公司堅稱其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并且“對圣元產品的科學性、安全性具有充分的把握和信心,特別是激素含量更無懈可擊”。(《東方早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