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飛 本刊記者 劉回春
20年前,伊利的崛起改寫了中國乳業的發展歷史;10年前,伊利讓呼和浩特打上了“中國乳都”的烙印;5年前,當中國乳業陷入急功近利的超速發展時,伊利提出了“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大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財富”的伊利法則。當中國乳業面臨危機之時,伊利憑借良好的產品品質與企業形象首季即實現開門紅,挺起了中國乳業的脊梁,引領行業實現平穩復蘇,伊利打造了中國乳業范本。今天,伊利踏上世博會征程,以“世博標準”的高品質再次升級中國乳業范本,率領中國乳業再次邁出國際化之路。
掌控三大黃金奶源基地
獲得穩定可靠的優質奶源保障
乳業是資源主導型產業,業界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一說。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者和奠基人,伊利集團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一部中國奶源建設的發展史。伊利最先在全國完成奶源布局,從2006年到2009年,伊利投入了42億元用于升級奶源、牧場建設。目前,伊利已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優質牧場近800個,由此進一步保證了高品質原奶的穩定供應。伊利集團通過奶源戰略升級,不斷整合和開發優質奶源,牢牢掌控了北緯40-50度“黃金緯度”上的三大黃金奶源基地,成為唯一一家覆蓋新疆天山、呼倫貝爾、錫林郭勒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業,從而使伊利獲得了國內目前最穩定可靠的優質奶源保障,在奶源儲備上具備絕對優勢。在擁有優質的奶源基礎上,伊利也不斷實踐著“奶聯社”、“家庭牧場”等奶源管理模式,以適應中國乳業的發展。
“奶聯社”模式用統一的先進技術保障了奶牛的科學養殖和奶農的收益,奶農在自愿的前提下將自己的奶牛交由奶聯社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收奶、統一驗質、統一交售,并嚴格采取“人畜分離和嚴格防疫”的措施規避奶牛養殖所面臨的高疫病風險,從飼料喂養、擠奶出售,到原奶生產的所有環節都在企業的控制之中。
國家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陳渝這樣評價“奶聯社”:“奶聯社”模式可能是從源頭改變中國乳業產銷倒掛現狀最恰當的生產模式。“奶聯社”有望成為既便于企業監控奶源質量,能有效保證高品質原奶穩定供應,又合理配置了生產資料,讓政府、企業和奶農多方取得最佳共贏的“理想國”。
鎖定世界一流目標
打造全球乳業樣板示范基地
在呼和浩特,記者看到伊利集團亞洲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基地。據介紹,工業園占地300多畝,擁有18條生產線,日處理鮮奶能力2000噸,所有設備和工藝技術分別來自德國、丹麥、瑞典和日本,均為國際一流水平,實現了從收奶、標準化、無菌灌裝、機械手包裝及出庫的工業全自動化控制。園區有序區分了人流和物流,避免了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確保了產品質量穩定;引進國際上的先進技術,保證了產品口味純正;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序采用機器人操作;引進了世界一流、具有極強識別記憶的全自動立體倉儲系統,共有21024個貨位,容量20000多噸,實行STV無人駕駛自動穿梭小車運輸管控。工業園采用了從原奶收奶、成品出庫到進入市場的MES產品完善追蹤鏈,包裝過程中實行信息中央管理,自動采集樣品檢測,有效地實現了產品追溯的安全防范系統。
擁有6項“世界第一”的伊利奶粉全球樣板加工區,百米參觀走廊、觀光電梯、觀光車等設施,伊利文化長廊和高科技乳制品展廳,讓參觀者親眼目睹從牛奶接收到奶粉產出的全部生產過程,親身感受伊利乳品的高貴品質,真正實現了透明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開放式參觀的有機融合。
領銜行業創新
帶領中國乳業進入自主研發新時代
伊利在行業首創三級研發體系。目前,一直保持每年研發數十種新產品的乳業創新紀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中國乳業帶入了一個自主研發的新時代。伊利與科研院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乳業研究院”;伊利金典有機奶打破了中國有機奶的空白,讓國人享受到了歐洲標準的“純天然品質”;更值得關注的是,伊利發布的首個“中國母乳數據庫”,直接促成了伊利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問世。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以中國母乳為標準設計的嬰幼兒產品,再一次將“國人飲用奶”標準系統化。此外,伊利與國內外多方權威機構共同創立的“嬰幼兒營養研究中心”也已成立,使中國乳業嬰幼兒營養研究工作進入系統化、規范化發展時代。
自2006年以來,伊利旗下液態奶事業部持續推進產品結構升級,不斷完善產品結構和品類,目前擁有伊利金典奶、營養舒化奶、純牛奶、功能奶、花色奶、早餐奶、兒童奶、乳飲料等8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的產品。
其中,超高溫滅菌奶產銷量連續在全國遙遙領先。該事業部多次榮獲國家級表彰和獎勵,創造了乳品行業多項第一,產品創新超越國際同行,開創了中國全新的“液態奶時代”。
從奧運標準到“世博標準”
不斷提升乳業品質最高標準
117項原料奶檢測,899項涵蓋原輔材料、包裝材料的超國標檢測,物流輸送全程GPS跟蹤。這些牽手奧運時達到的“最高標準”目前正在被伊利自己刷新。
在攜手世博的啟動儀式上,董事長潘剛宣布:伊利集團全面啟動“世博標準”工程,在“全公司、全環節、全產品”中將奧運形成的最高產品和服務標準進行持續化、系統化升級。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強調:“‘世博標準’工程,絕不僅僅是服務上海世博會的階段方針,更是伊利長遠發展的綱領;它不僅僅適用于上海世博會,更適用于每個消費者。”
事實上,伊利一直是中國乳業品質標準的制定者和最好的執行者。多年以前,伊利集團就在行業內最早提出了“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三全”質量管理體系,采用世界最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堅持國際最嚴格的檢測標準進行原奶的檢驗,并且對所有環節進行監控,以確保產品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程安全。這也是國內乳業第一套高標準的品控體系。
伊利對于標準的創新和實踐,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去年12月,全國冷凍飲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年會在內蒙古伊利集團舉行,宣布作為常設機構的標委會秘書處正式落戶伊利。在這一政企全方位緊密合作,合力打造標準化新紀元的行業創舉中,伊利也被國標委評價為“行業中唯一可擔此重任的企業”。
全面實施“織網計劃”
形成“縱貫南北、輻射東西”分布格局
2006年,伊利集團全面啟動“織網計劃”。伊利的現代化乳業基地,北起黑龍江,南至福建、廣東等省,東臨上海,西達新疆,“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布局格外分明。“織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實現生產、銷售、市場一體化運作,對每個市場進行精耕細作。該計劃的順利實施,使得伊利集團成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時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品企業,伊利的產品也將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消費者手中。最新的權威機構調查數據表明,伊利集團的品牌價值由2009年205.45億上升到2010年的近300億元,以絕對優勢第7次蟬聯乳品行業首位。這意味著伊利在經濟影響力、技術影響力、文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等方面全面展示了行業領導者的絕對優勢。
目前,通過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等國際盛事,伊利正力求加大力度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