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劉毅
總以為,一場金融危機來勢洶洶,房子降價自然就不遠了,我和老公都分外雀躍歡欣,春節剛過就急著去找中介。傳來的消息果然不錯,西四環有新房不到一萬二,一室一廳,總價不高,還能打折。我們滿心激動跑到定慧橋,卻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戶型不是一般地差:廚房端端正正地落在房子的正中間,隔出兩道走廊,右邊一道通著扇小窗戶,是客廳唯一的光源;左邊一道通往臥室,這臥室帶的大陽臺三面全是落地窗,光線倒是充足,只可惜房子朝西,怕是太充足。難怪房子便宜,比朝北的房子還要便宜兩千塊。
戶型如此不堪,我們還是動了心,看中它交通方便,而且面積不大,首付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中介三天兩頭打電話,不是要給我們折上折,就是通報房子賣得如何好。幾個電話一接,倒讓我們想起一件事——新房怎么由中介賣呢?
對于這個問題,網上有人說這是個爛尾樓,不能買的;中介則說,以前開發商確實沒錢蓋了,叫他們公司給盤了下來,雖然得交二手房中介費,但房子絕對是新的。過了幾天又告訴我們,已經取消了中介費,但房價也提一些,算是揉進去了。
我郁悶得天天泡在各大網站論壇,倒真有不少新發現。原來,房子賣沒賣是不用聽中介忽悠的,到“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www.bjfdc.gov.cn)一查便知。最終我們還是放棄了這套房子。第一次看房失敗,讓我心灰意冷了好一陣。當時正值二月底,電視里的專家學者輪番出來發表看法,但聽來聽去也沒聽出所以然。身邊幾個關注房產的同事七嘴八舌,有的賭下半年反彈,有的咒房價永遠不升。賭咒發誓雖然痛快,對我卻沒有半點用處。終于,我盼來了一位能給些建設性意見的朋友。
這位朋友叫國慶,是個記者,自稱專門研究經濟,對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已經關注了六七年。這時恰好又有另一家中介找上門,向我強烈推薦西客站附近的一個小區。該小區以復式小戶型著稱,層高5米多,樓下廚房、客廳,樓上臥室、衛生間,交通方便,深受年輕人追捧。最吸引我的是價格,每平米才8000多元,二環附近呢,這么便宜,難道真給專家說中了?于是,我拉上國慶跟我去看那套房。
跟著中介走了一路工地到了小區,才知道什么叫名不副實。巴掌大的一塊地方,歪歪斜斜蓋著好幾棟二三十層的塔樓,你擋著我,我遮著你,竟沒有一棟是正的。我們坐著吱吱呀呀的電梯先到13層,然后下一層樓梯去看約好的房子。樓梯上留著臟水干了的漬,拐角堆著垃圾袋,好像從來沒有人管似的。走道像是學生宿舍,黑乎乎的一長溜,只隱約能看見一扇扇大門伸向盡頭。一推門,就見那復式小樓梯堵在門口,顯得后面十來平的小客廳特別局促。
看到這等局面,國慶顯然已經出離憤怒,也不管里面擠著好幾撥看房的人,痛心疾首地對我說:“你看看,這樣的房子,你要花幾十萬去買,欠一屁股債,被它套牢一輩子嗎?”引得眾看房人紛紛側目。國慶更來了勁,從親眼目睹東莞一半工廠關了門談起,談到經濟大蕭條剛剛開始,房子降價的序幕才剛剛拉開,再到房子會降到05年水平……一直談到中介臉色全變,我把他拉出大樓為止。
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新聞:某個專家聲稱,房價還會下降40%50%,這可讓我心中一亮。回家上網查了05年房價,半天才查到這么一句“近來北京房價飆升,三環以內的房價均已突破6000元,只有南三環還有少量在6000元以下。”這新聞讓我的心涼了半截,現在連六環內都少有六千的房子了,這房價要真能降到05年的水平,估計人人都去搶了。這專家的話,看來也只能聽聽而已。
其實,現在專家們爭論不休的、買房人思前想后的,無非就是房價要漲還是要跌。但我買房是自住,漲得再多不能賣,跌得再多也不賠。有些要素是沒得商量的,比如位置、交通必須要好;有些是可以變通的,比如戶型朝南最好,東西向也可以,還有老房子衛生間、廚房較小,但這些都可以通過裝修來彌補。
中介根據這些要求幫我盯著房源。網上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據中介自己說能占到90%,他們把這些價錢較低的房子登到網上招攬生意。但他們有時間有經驗研究各種信息,能幫我去粗取精,提高看房的效率。幾天之后的3月15號,我終于定下了滿意的房子。
回想這一個半月的看房經歷,見識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戶型,領教了房主各個不同的脾性,也知道了中介大大小小的花樣,真是補了一堂生動的社會課。這期間有苦有累,但畢竟是讀完了房地產這部大書的第一章,值得我小小驕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