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易于營造溫馨家庭氣息的各種木質地板非常受消費者青睞,在家庭裝修中的使用也已十分普遍。由于木質地板通常是用活性木材制成,有較強的吸水能力,遇到濕度、溫度等外界環境變化,會隨之發生膨脹或收縮變形,所以最首要的鋪裝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實木地板的鋪裝
一是找平面。對于實木地板的鋪設來說,對地面的平整度要求不像強化地板和實木復合地板那樣苛刻,只要保持在一個正常的平整程度就可以了。
二是打龍骨。木龍骨的材質一般為杉木或者白松。龍骨的高度視地面情況而定,但不能低于1.5厘米,寬度不能小于3.5厘米。
木龍骨的固定方法有很多,比如先打眼,然后塞木楔,用鐵釘固定;鋼釘直接固定;用膠固定以及用框架固定等方法。這幾種方法可以同時使用,但是從環保角度考慮,不建議使用膠固定法。打好龍骨之后,要對龍木表面進行找平,為以后的地板鋪裝打好基礎。
打完龍骨之后要做一次清潔和吸塵,保證龍骨正面的平整、光潔。然后再均勻撒放防潮劑、殺蟲劑。
三是鋪設鋪防潮膜。在鋪設防潮膜時,要盡量將其鋪平,鋪放到邊,應鋪至墻角以上5厘米,以踢腳線為準。接縫的地方必須用膠帶固定好。防潮膜之間的反搭接要達到5厘米。
最后是鋪裝地板。在正式鋪裝前進行預鋪,將地板按照顏色和紋理盡量相同的原則擺放。在此過程中還可以檢查地板是否有大小頭或者端頭開裂等問題。
如果對預鋪比較滿意,就可以固定地板,正式鋪裝了。值得注意的是,地板所接觸龍骨必須有一根釘固定。在固定地板時,要注意地板是否有端頭裂縫、相鄰地板高差過大或者拼板縫隙過大等問題。
強化木地板鋪裝前準備
一是地面要平整。消費者在鋪設地板前,可以用尺仔細測量,落差應小于等于5毫米。
二是強化木地板的鋪設必須在房間的隱蔽工程完成之后進行。
三是消費者可以檢查自家的地面含水率,應小于20%。關于含水率的檢驗方法,消費者可以用手感覺沒有明顯的潮濕感,或將幾塊塑料薄膜密封在地面上24小時,內部無水珠即為合格。
四是應徹底清掃地面,確保整個地面沒有建筑渣子、塵土,否則渣土會割破防潮膜或地板平衡層。
五是地熱采暖要事先檢查好設備的可行性,特別是經過改造的地方,如陽臺是否可能出現雨水倒流等問題。
六是應注意事前與門套、門與大理石過門石等廠商確定配合尺寸,門與地面預留高度為8毫米,強化木地板預留16毫米;規格為13毫米仿實木應預留20毫米;規格為15毫米的產品預留22毫米;做門套時底版距地面20毫米,而面板要做到底。
注意事項
專家建議,在鋪裝實木地板時,要掌握好分寸,為實木地板留下一定的伸縮系數,地板縫隙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鋪裝效果,地板縫隙過密,在木地板受潮膨脹后,會發生起拱變形的現象。
保持墻體干燥
做墻面裝修,基層膩子的干燥處理尤為重要。尤其是粘貼瓷磚、地磚,處理墻面之前,不能讓飾面底層過于干燥,一般處理前先潑上水,讓其吸收半小時左右,再用水泥沙漿或者石膏粉打底,以保證粘貼的牢固。夏日油漆干得慢,且油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后會產生一層霧面。最好的做法是用吹干劑,使油漆干得快一些。夏天裝修還會碰到乳膠漆因為干得慢,在潮熱天氣中發霉變味的問題。在工程中要做好基層膩子的干燥處理,墻壁要滿打三至四遍膩子后才可刷涂料。在每次打過膩子后,干燥時間要盡量延長,做好通風,盡可能減少室內水分。等膩子干透后,再打下一遍,不要和春冬時期的工程進度相比。如果在膩子沒干透的情況下,就重復打上膩子或刷涂料,把過多的水分鎖在其中,墻體就會出現'出汗',甚至大面積開裂的現象。因此,最好在雨季來臨之前做完裝修。
關注踢腳線
比起木地板來說,踢腳線絕對是個配角,往往會被消費者忽視。很多消費者表示,在選擇木地板時,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木地板本身上,而對于踢腳線則沒有更多的關注,甚至有的消費者在鋪裝的時候才臨時選擇踢腳線。由于消費者的不重視給木地板的質量埋下了不小的隱患,據圣象、菲林格爾、歐圣等地板售后服務人員介紹,其實很多出問題的木地板,其產品質量并沒有問題,由踢腳線等配件引起的質量問題占了約五成以上的比例。
與木地板一樣,踢腳線也有級別之分,根據甲醛等有害氣體的釋放量,踢腳線被分為E0和E1級別,圣樺林地板總經理蘇泉介紹:'好的踢腳線不僅美觀,而且可以更好地使墻體和地面之間結合牢固,減少墻體變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地板和墻面的破壞。但劣質踢腳線,往往不僅起不到作用,而且自身很容易發生變形、起翹、退色等質量問題。'
踢腳線不僅起著保護地板和墻面的作用,同時也起著視覺的平衡作用,利用它們的線形感覺及材質、色彩等在室內相互呼應,可以起到較好的美化裝飾效果。由于踢腳線是和門連接的一部分,基本屬于一個平面,所以踢腳線和門的顏色和材質搭配一致,會顯得協調。一般來說,在購買木地板時,都會有相應的踢腳線顏色供選擇,建議消費者最好一次性購買,否則后期不僅顏色很難搭配,而且安裝也會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另外蘇泉還介紹,踢腳線的使用量基本和地板的平米數成0.9∶1的關系,如10平方米的房間,踢腳線的使用量約在9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