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對綠城資金鏈擔憂的同時,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一方面澄清綠城還有機會,一方面也表示出對未來房地產企業生存的擔憂。“并非所有的房地產商都能和綠城一樣幸運,有其騰挪的空間。”宋衛平承認,在目前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的情況下,中小房地產商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
在沸沸揚揚的綠城“被破產”事件中,雖然綠城方面主動澄清,并未走到絕境,但已讓人更加意識到,地產行業面臨重大轉型關口。甚至有聲音認為,今日之綠城,與2006年的順馳何其相似。綠城會否成為下一個順馳?
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楊樂渝表示,雖然兩個企業都面臨資金鏈的問題,但是實際情況還是不同質的。“綠城一直以來定位高端產品,都是精裝修,開發的周期比較長,資金上承載的壓力比較大。產品線單一也是綠城的主要問題之一。而當年的順馳在開發策略上與綠城不一樣,順馳追求快速周轉,快速拿地擴張策略。過快的發展速度,讓資金鏈不堪重負。”
但破產或許也是一條“必經之路”。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財經評論員易鵬認為,每個行業都有企業破產的情況,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公司破產也很正常。房地產行業面臨洗牌,易鵬說,“現在死掉部分開發商提高集中度并不是一件壞事。”
在楊樂渝看來,現在是房地產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時候了。他說,本次房地產調控,本質是對傳統房地產生產方式的終結,是為了提高集中度,以前粗放式的開發模式目前來看已經行不通。這種方式讓產品鏈上的許多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忽略了土地價值、物業價值等等,土地使用效率比較低,應該走集約化開發的路線。未來的開發商,核心競爭力不是賣房子,甚至名字也不叫開發商,而是土地價值、物業價值、產業價值和城市價值的綜合運營商。
事實上,綠城絕非個案,整個房地產市場也被稱作“哀鴻一片”。截至10月26日,共有70家房地產上市公司披露了第三季度財報,七成房企經營性現金流為負,超過四成房企凈利潤下滑甚至虧損,80%以上房企負債同比增加。
財經評論家葉檀就發表文章表示,“如果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不斷,那么房地產企業家數(不算項目公司)會幾何級數縮水,而市場控盤率會越來越高。接近負債上限的30%左右的開發商,會在今明兩年清理出局。在未來五年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從萬家下降到千家。”(記者 陳靜思)
·事件回放·
■11月1日深夜,微博出現一條綠城中國申請破產的消息,并迅速被大量轉發。
■11月2日凌晨4點多,綠城房產官方微博發布了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深夜撰寫的文章,表示并無此事。
■11月3日,傳出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一些大型企業,計劃集中購買綠城的房子,幫助綠城渡過難關。宋衛平則承認“沒有特別安排,但團購確實有一些”。宋衛平對媒體透露,馬云已號召阿里巴巴的弟兄們,買入綠城的住宅,雙方的“具體要求正在溝通中”。
■11月5日,由近60人組成的兩組阿里員工專屬看房團,參觀考察了3座綠城樓盤,分別是翡翠城、西溪誠園、明月江南。阿里員工購買上述3處綠城樓盤房源,可享綠城員工內部折扣9.2折,且享有額外團購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