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倡導市民使用節能燈
2008年,一些城市紛紛推出政府補貼節能燈優惠舉措,北京采購200萬只節能燈,每只售價10元,國家補貼50%、市政府補貼40%,市民只需花1元錢就可買到一只節能燈,每人憑戶口本可購5只,不到一天就銷售告罄,北京計劃再采購300萬只滿足市民需求。據專家測算,每只10瓦節能燈泡能節電40瓦每小時。按居民每天每戶用電4小時、商場每天每戶用電8小時計算,全市推行的500萬只燈泡在80%得到利用的情況下,半年節省電費達到6000萬元。這個數字比政府為推動該行動所補貼的4000萬元還多2000萬元,所以說該政策得到了超值回報。
據節能專家介紹,白熾燈只有6%的電能轉化成光能,其余則變成熱能散發,浪費驚人,而節能燈光能轉化率是白熾燈的10倍。專家還算了一筆賬,我國照明用電量約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12%,如果把現有的普通白熾燈全部更換成節能燈,全國一年可節電600多億千瓦時,幾乎等于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相當于節約220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9萬噸。
節能燈好是好,可推廣運用卻遭遇“價格障礙”。何故?百姓認為,普通節能燈售價是白熾燈的10-12倍,雖然節電但并不省錢,節省的電費不夠買燈管,這是老百姓的一個誤區。
推廣高效節電照明,已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節能重點工程。很顯然,普及節能燈對國家節能減排大有裨益,但是,對國家有利的事也必須讓群眾得實惠才能得到推廣。如此分析,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推廣低價節能燈堪稱明智,是必要的市場引導,這樣才能贏得國家節電、百姓節錢,雙雙獲利。政府這么做雖然要花一筆不菲的開支,但節省了能源、減少了污染,政府最終還是大贏家。據統計,目前我國家庭使用白熾燈大約3億只,國家計劃“十一五”期間用財政補貼推廣1.5億只高效節能燈使用,替代率將達到50%左右,無疑將大大推進節能燈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