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下旬從安徽省蕪湖市消協了解,近期,蕪湖市12315中心和市消協的裝修建材的有所上升。安徽蕪湖市消協調查發現,各類形形色色的家裝“砍價會”出現了火爆氣氛實則是商家請托做秀,最終消費者在“砍價會”活動中沒有“集體受惠”,反而成了“集體挨宰”。
根據該市消協與市家裝協會的市場調查了解,由于裝飾材料市場的商品價格透明度較差,促使了少數砍價網站與材料商勾結,利用消費者對商品價格信息的不了解,對相關法律知識的不明確,開展各類“砍價會”活動中以虧本價、大甩賣、贈送活動等方式做誘餌,設置價格陷阱(如隨意喊價、虛報折價等)、營銷陷阱(如虛假銷售、假三包等)“忽悠”消費者的情況已成為當前消費領域的突出問題。
據蕪湖市消協有關人士介紹,調查人員發現,一些具有欺騙性的“砍價會”主要有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違法經營,超范圍經營現象突出。各類形形色色的“砍價會”主辦方大多沒有合法的經營資格和審批手續,這些組織者往往是某某網站等媒體單位,其主辦“砍價會”等商業展會活動屬于超范圍經營。消費者一旦被侵權,可能出現無門的情況;二是利益驅使,砍價活動變味。在材料商交給砍價組織方一定的“入門費”和銷售回扣,小規模的砍價活動按消費者的訂單拿傭金,大規模的砍價活動則按照成交額的百分比“抽頭”,一次活動下來往往就有十多萬甚至數十萬元的純收入,因此在砍價會組織者與材料商勾結的情況下,消費者很難得到真正的實惠;三是隨意喊價,虛報折價情況嚴重。據了解,建材廠商每年都會在銷售旺季來臨之前進行提價,然后在各類砍價會中推出“跳樓價”,結果通過砍價會來的裝飾材料甚至比平時的價格還高;四是產品,服務縮水的問題突出。由于砍價會現場看不到實物,無法確定商品的真實情況,消費者往往先交定金后去店面看實物,發現貨不對板,退貨時卻遭到種種刁難。此外,部分特價產品的和售后服務難以保障,由于砍價會等活動消費與正常消費形勢存在較多的差別,消費者維權也常常成為難題;五是請托做秀,營造虛假火爆氣氛現象普遍。主辦方切中了消費者圖便宜、易盲從的心理。殊不知,現場這些令人熱血沸騰的火爆場面往往都是組織方策劃出來的,現場帶頭下單的“客戶”不少都是花錢雇來的商托,最終消費者在“砍價會”活動中沒有“集體受惠”,反而成了“集體挨宰”。
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蕪湖市消費者協會聯合蕪湖市家裝協會聯合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在參加各類裝飾材料“砍價會”時應理性消費,注意以下幾點事項,避免跌入促銷陷阱:一、參加“砍價會”活動,應關注團購組織者的主體資格、責任承擔能力,并重點關注商品的保證和保修等售后服務條款;二、不要輕信組織者的承諾,組織者不是產品的經營者,不能保證產品的和服務;三、在參加“砍價會”活動前,應進行一段時間的價格、規格、型號的調查,避免購買時出現以次充好的產品,留意商家的降價原因,不要因一時沖動或輕信商家宣傳;四、在“砍價會”過程中應注意資金安全,盡量避免支付大額定金和預付款。在定單前應看到實物是否是自己確須購買的商品,否則不要輕易付定金;五、警惕“最終解釋權”背后的陷阱。商家在“砍價會”促銷廣告中所稱“最終解釋權”歸公司所有,實際上是在玩文字游戲,且商家的“最終解釋權”不是最終裁定,也不能據此來限制消費者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