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吳 綿)在新一輪的搶地熱潮中,大型國有企業成為主力軍。據稱,今年以來各地推出的逾六成高價地被國有企業收入囊中。
新一輪搶地熱潮已經掀起,而大央企、大國企成為這一輪搶地熱潮中的主力軍,其中既包括傳統的主營地產的國企,如保利、綠地、金融街,以及各地城建集團,也有一些主營業務非地產的大國企高調現身,在今年上半年扎堆進入土地市場。一位大型房地產代理企業的高層稱,在十幾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化進程中,這種現象從未出現過。
安居客的分析人士認為,國企“強悍”入市,是抬高地價、加快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一位進入上海已有10多年的港資房企人士說:“現在一些國企連樓面價超過2萬元、3萬元的地都會毫不猶豫地去拿,這讓大家有些擔心,如果一兩年后這樣的價格賣得動,那就說明房價上漲太快了;如果企業不開發,那就是炒地,借此融資圈錢。”而一些國企的主業并不是房地產,但頻頻制造“地王”,這將加劇市場的泡沫化、非理性程度。
和土地市場的火暴相同,房地產價格也持續瘋漲,部分區域房價達到甚至超過歷史最高點。安居客對北京目前在售的50個項目后期房價調查發現,多數樓盤在三季度上漲的幅度超過20%,而且部分樓盤目前在售價格已為其歷史最高價。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80%的樓盤目前售價達到歷史最高。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出現泡沫,有些地方泡沫苗頭也已經顯現,未來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房價持續上漲的基礎脆弱,即便宏觀調控政策不進行調整,房地產市場也可能陷入新一輪的調整。《中國質量報》
吳 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