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地磚用蒙娜麗薩、馬可波羅;地板用圣象、大自然;潔具用摩恩、美標;墻面涂料用多樂士、立邦……當開發商把這樣一份裝修交付標準放在你面前,也許你覺得,兩三千元每平方米的裝修費確實是物有所值,但事實上不一定如此。
別被大品牌遮住了眼 一樣的牌子價差可不小
市民任先生最近有點煩,5月份他被城東某樓盤的一則廣告吸引:廣告稱新房均價為14500元㎡,包含了精裝修、軟裝、家具、家電,裝修標準就有4500元/㎡,這樣算下來裸房價格就在萬元以下了。一直想買房的任先生心動了,就與開發商簽訂了認購協議。當他幾天后去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時,看到了開發商出具的家具和家用電器的裝修明細單,在裝修合同中,開發商并沒有明確承諾,他們的精裝修房子是否符合國家環保要求,也沒有明確材料的品牌和規格。“合同上說墻面漆用多樂士漆,但并沒有注明用多樂士的哪種型號,同樣是多樂士漆,有100多塊一桶的,也有400多一桶的,開發商到底給我們什么價位的墻面漆呢?”任先生舉例說。就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擔心,為了避免以后的糾紛,他要求退掉預定的房子。
無獨有偶,今年4月份買了一套河西某樓盤的精裝修房的胡女士也想退房,開發商宣稱裝修成本為3000元/平方米,其中包括科勒系列全套的衛浴潔具和漢斯格雅的全套龍頭,胡女士向筆者表示,當時確實覺得這套精裝房物有所值。不過,在逛過了一次建材市場后,胡女士的心里就沒了底,因為她發現,科勒的抽水馬桶有十幾種款式,價格從2000多到20000多,自己房間中的科勒馬桶是哪一種,值多少錢?在精裝修合同附件中都沒有涉及。
有開發商訂做新型號 想查價格?市場上沒有!
筆者了解到,任先生、胡女士遇到的這種情況在精裝房市場當中并不罕見。目前,南京有不少樓盤都推出了精裝修房,號稱的裝修標準基本在2000元/㎡以上,高的甚至達到6000元/㎡。筆者發現,絕大多數精裝修合同附件當中,只明確材料的品牌,對具體的型號或價值并不明示。正是這一情況,成為購房者心中的一個疙瘩,也為開發商在日后交房時的“偷梁換柱”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再高端的品牌也會推出中低端產品,如果不注明具體型號,就可以由開發商自由來決定用哪一款產品。”百安居一位有十幾年裝修經驗的郭總監介紹。
“更何況開發商所使用的,一般都是該品牌在市面上找不到的型號。”郭總監說,“通常,開發商會向材料商提出要求,所訂制的系列型號產品不可拿到市面上去賣。”
“某品牌(或同等品牌)” 這樣的表述名堂多
還有另外一個細節讓胡女士心里沒底,在精裝修附件合同當中,對于灶具品牌的約定是“方太或同等價值的其他品牌”,但卻沒有標明“同等價值品牌”的具體價值。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方面,開發商是出于規避供貨風險的考慮,另一方面卻為日后替換低價值的灶具產品預留足夠的“空間”。通常是用價值相對較低的產品替換原來承諾的名牌,當購房人對此提出質疑時,開發商會強調,這個品牌與當時承諾的品牌具有同等價值。如果買家就此深究,那么開發商就會拿出“××品牌或同等價值的品牌”的條款,最終使買家“有苦難言”。
部分裝修房質量差 不是行家看不出來
“別相信有些開發商列給你的裝修交付標準,那玩意都是虛的。”在星藝裝飾有多年家裝經驗的劉先生對筆者說,“以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裝修100平方米的房子,地磚、墻磚、櫥柜、地板等都可以用中高端品牌,此外還能配置熱水器、油煙機、灶具等。”反觀一些宣稱每平方米裝修費用2000元甚至4000元的精裝修樓盤,卻沒什么可看的。
有些精裝修房除了材料品牌上有名堂之外,裝修質量也不盡如人意。資深驗房人蘇青介紹:“某些精裝修房做得很粗糙,比如地磚下存在空鼓、衛生間門套以及底部未做密封處理、推拉窗無防撞條等。”蘇青告訴筆者,有些裝修的問題沒有專業知識根本無法看出來,但是業主在使用中卻會遇到很大困擾。(評論員 趙曉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