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高子新
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下,嬰童行業被普遍認為是最有“錢”途的一個行業。對于嬰童產品消費生產與服務的企業來說,社會責任感絕不是一句空話。認真做好產品和服務,用心呵護我們的小生命,是每個從事嬰童產品生產企業和企業家的神圣天職與道德責任。
事實上,由于嬰幼兒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消費的任何產品都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生命。因此,嬰童產品市場并不是價格敏感的市場,而是消費觀念左右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品質量比價格顯得更為重要。
嬰童市場“錢”途無量
中國獨特的人口資源決定了巨大的市場容量。以目前新生兒出生數量計算,06歲嬰幼兒數量約有1億。按人均5000元的花銷計算,其市場容量約有500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兒童消費意識的增強,未來嬰童消費市場還會不斷增長。目前,中國已開始進入一個新的人口生育高峰期,在2016年以前,人口增長將保持在每年1600萬至2000萬的水平,這將是一個龐大的需求群體。
國內首家專業兒童市場咨詢公司——艾索兒童市場咨詢公司總經理李凌露女士向記者分析了目前嬰童市場發展狀況:最近幾年,尤其是最近五六年,嬰幼兒市場開始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有些特別的衡量指標說明,嬰童市場的發展不僅僅是消費需求量增長,還要靠創新的市場理念與市場表現。
在市場理念方面,中國的兒童市場明顯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主要體現在創意、研發、營銷、渠道等各個方面。而市場表現方面,兒童產品的消費和環境也將逐步改善,由目前的街邊零售小店向大型育嬰專賣店轉變。
李凌露女士甚至大膽預測,未來幾年,肯定會有傳統的百貨商場把兒童產品的柜臺放到一樓等黃金柜臺。因為,現在很多家庭不是大人領著孩子逛街,而是家長根據孩子的要求在逛街。
按這樣的發展趨勢,如果有了兒童的商業中心,那就會有針對兒童消費特點而專門設計的購物環境、兒童的業態組合和針對兒童的配套服務等。
嬰童市場走向成熟
李凌露女士認為,未來嬰童市場將會有兩個特點:一是消費規模穩定增長,二是產業向綜合性發展。
她說,盡管目前世界經濟形勢處于一個很艱難的時期,但中國受到的沖擊相對小一些,對兒童消費的影響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因為很多家庭寧可削減成人的消費,也要保留孩子的消費,嬰幼兒消費更是如此。從未來消費預期看,保持穩定增長是基本趨勢。2008年艾索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早期教育和服裝消費上,有近七成的家庭表示未來孩子的花費保持不變,有近兩成比例的家長表示未來會增加消費支出。
李女士指出,兒童消費能夠穩定增長,緣于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口多,這是中國嬰童市場最大利好。近幾年,幾乎每年生孩子的媽媽們都會說,“今年生孩子的最多,醫院都沒有床位。”從2000年開始,“千禧寶寶”、“金猴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幾乎年年都有嬰兒潮。中國人愛吉祥,都想趕好年景生孩子,而每年也恰好會有一個好概念,來滿足生孩子的愿望。
二是文化傳統。中國是一個注重傳承的國度,孩子對每個家庭來說特別重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的這種地位更加凸顯出來,孩子現在的消費在家庭消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艾索咨詢200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孩子消費占家庭總消費的29.6%。
三是兒童的影響力提高。如今,孩子對家庭的消費已經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買房的時候,有沒有兒童房,兒童房的朝向好不好。買車的時候,有沒有兒童鎖,是不是方便安裝兒童座椅等等。大一些的孩子,已經能夠引導時尚、消費潮流,家長自己穿什么衣服,都會問孩子好不好看。據國外的有關研究,這種影響力在不斷提高。雖然中美經濟存在很大差異,但受中國傳統消費文化和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孩子影響約69%的家庭消費,而美國孩子所影響的家庭消費只有45%。
四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家庭收入的提高提振了消費信心,而信心對消費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市場,洋品牌唱戲
未來發展中,兒童產業有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對兒童消費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兒童產業發展的影響確實深遠。2008年10月17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玩具生產巨頭香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東莞玩具工廠倒閉。7天之后,香港華興公司下屬企業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宣布倒閉。中國玩具業是所有制造業中“輕國內市場、重海外市場”最突出的行業,自然是受全球金融危機最早的行業了。數字顯示,廣東有3萬多家玩具企業,其中有高達80%的廠商完全依靠外部市場的代加工訂單生存,這樣一個貿易依存度很高的行業,受到國外經濟蕭條負面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還在繼續擴大。
玩具業其實是中國兒童產業的一個縮影,中國兒童產業過去主要集中在整個產業鏈的低端環節。這次金融風暴也許會催生兒童產業的升級,向綜合性發展。很多企業家已經認識到,繼續給國外商家做代工肯定沒有前景,產業升級在所難免。兒童產業和文化產業有密切的聯系,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會促進兒童產業的整體發展。未來兒童產業會向創意、研發、制造、渠道多方面綜合發展,不斷培育和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
在這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時代,品牌是企業的生命。商家不惜重金,通過各種渠道和廣告形式向消費者傳遞品牌符號和形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目標消費者記住自己的品牌。如果能讓品牌深入人心,那就是商家夢寐以求的結果。但總體上,中國的嬰童產品品牌還處于較低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成熟行業相比,差距很大。
2008年艾索咨詢的調查顯示,06歲嬰幼兒階段,品牌認知明顯不如較大年齡階段。而對“你喜歡或者知道的兒童品牌有哪些?”的問題,家長表示無或說不清的比例明顯高于對單個品牌的認知。而對于認知度相對較高的嬰幼兒品牌,洋品牌當仁不讓。從滿足生命基本要求的奶粉,到實現生命發展的玩具、早教,再到生命保護的用品,洋品牌占據絕對的優勢,比較突出的有迪斯尼、強生、米奇妙、史努比等。
企業的社會責任
毋庸置疑,中國嬰童消費市場,尤其是奶制品市場一系列惡性事件的出現,使嬰童產品的消費滿意度降到了幾乎無從談起的境地,整個行業陷入信任危機。艾索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內嬰童產品生產企業在主要嬰童產品領域,消費滿意度都不很高。如早教和服裝的滿意度評分為7分多,而玩具的滿意度評分則剛剛及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嬰童產品消費領域還有一個特點,當其他行業開始抓服務、抓細節、抓顧客滿意度時,嬰童產品消費還在安全和質量上徘徊。從近年來嬰幼兒消費領域發生的一系列產品質量問題,以及消費者反映的典型案例來看,嬰童產業存在的問題非常多,需要改進的方面也非常多。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質量和安全是最需要解決的。至于服務,只有產品質量和安全得到基本保證,才有資格來討論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