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號難”一直是我國醫療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社區醫院門可羅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卻一號難求,掛號成了看病這場“持久戰”中的第一大戰役。如今,這一困擾患者和醫院多年的老問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法。2009年8月,衛生部決定在公立醫院率先推出預約診療服務。規定從10月開始,全國所有三級醫院都要開展,二級醫院也要逐步進行。也就是說,老百姓以后可以不用起早摸黑去醫院排隊掛號,只要提前在家里打個電話,或者登陸醫院網站預約就可以了。
9月1日,北京市衛生局網站率先在全國公布了49家三甲醫院的預約電話。盡管只是試點,但由于北京云集了全國最強的醫療資源,所以這項舉措受到了全國老百姓的關注。《生命時報》記者也在9月2日至9月7日間,體驗了北京多家醫院的預約服務,發現“掛號難”確實有所緩解,但同時,老百姓也存在著新的困惑。
記者體驗7家醫院電話預約
9月2日上午10點 40分,記者撥打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的預約電話。經過兩次忙音后,電話接通。記者表示由于腕骨骨裂,希望由接線員推薦一名專家,但得到的回答是,患者只能自己上該院網站查詢要掛的專家,知道專家名字后才能掛號。為此,記者只能暫時掛掉電話,查詢到自己所需的專家后再進行預約。但當記者再次撥通電話時,接線人員表示該專家的號已經預約完,“要掛只能明天接著打了”。
9月3日下午4點35分,記者又撥打了北京口腔醫院的預約電話。電話一下子就打通了,接電話的是位男性,態度很好,問清癥狀后,建議記者掛牙體牙髓科的號,并提醒,4日早上10點之前去醫院門診樓三層,憑預約掛號時的身份證領號。9月4日上午9點30分,記者到達醫院三樓掛號處,向工作人員詢問,如果我的號掛錯了,能否換一下?得到的答復是,預約掛號每天有一定量的限制,不能換,只能重新預約。等了10分鐘左右,記者就順利地看上了病。不過,等候時,排在后面的李阿姨告訴記者,口腔醫院的預約電話只有一部,她昨天上午打的時候總占線,只能今天一大早到醫院掛號,沒想到來了以后還是掛不上前面的號,據說那些號都被預約了。該醫院的分診醫生也向記者證實,到醫院來掛的號,一般都會排在預約號之后。
9月4日上午,記者還分別撥打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人民醫院、北京中醫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三門診部的電話。其中,東直門醫院的電話在撥打超過5次后才有人接聽,當記者表示想掛推拿按摩科的號時,接線員回答該科兩天以內的號已全部約完。而北京中醫醫院、人民醫院、宣武醫院都需要提供醫院的預約卡號才能掛號。其中,人民醫院和宣武醫院的預約掛號系統為自動服務,電話打通后即需要輸入預約卡號,否則無法預約。北京中醫醫院的接線員告訴了記者詳細的辦卡方法。
據記者了解,除了需要辦卡外,還有一些醫院也為預約掛號設置了“門檻”。比如,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只有特需門診提供預約掛號;北京胸科醫院、世紀壇醫院等的預約號只為復診病人開放。
百姓存在四大困惑
對于預約掛號的出臺,大家自然是拍手稱贊。記者在各大醫院隨機調查時,大家也表示,這項措施總體來說為人們看病提供了極大方便,但其中也有一些問題讓人困惑,需要解決。
問題一:“預約卡”攔住了多少人?家住天津的李女士得知北京推行電話預約后,興致勃勃地在9月1日當天就撥通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電話。“我老伴前段時間摔了一跤,腿受傷,半年多了還沒恢復好,當時聽到預約掛號的消息特高興,終于不用提前一天到北京,再起個大早去醫院排隊掛號了。”李女士告訴記者:“誰知道電話里,醫院要求提供預約卡號。本來想打聽打聽怎么辦卡,工作人員卻告訴我預約卡早已停辦,現在只有老患者能享受預約服務了。”李女士表示,預約掛號對于自己來說只是空歡喜一場,哪怕醫院能辦預約卡,自己還是得先往醫院跑一趟。
問題二:接線員不能分診怎么辦?很多患者在撥打預約電話時都碰到這樣的問題,“電話里要求自己指定專家,可如果不是老病號,哪能說出專家的名字啊?”他們表示,以前看病去醫院,都是找咨詢臺的護士咨詢,或是看櫥窗里的專家簡介再掛號,如果電話掛號不能推薦專家,估計好多患者都要“抓瞎”。
問題三:到底有多少號能預約?北京患者胡先生告訴記者,“我這幾天都在掛東直門醫院的號,但每次電話打通,都告訴我號已經掛完了。”他無奈地說:“一次兩次掛不上還能理解,時間長了,肯定有患者質疑,到底多少號是可供預約的,還是預約掛號只是個擺設?”對此,受訪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做法值得效仿。“他們雖然需要辦卡才能預約,但每天醫院網站上都能顯示專家號的可預約數量和剩余數量,比較透明,患者一目了然。”還有一些醫院,重點科室的號不提供預約。“往往就是這些號長期被號販子霸占,如果不能預約,想看病的人還是得買高價號。”
問題四:電話會一直暢通嗎?預約掛號實施初期,各醫院肯定會加強人力物力來執行該項政策。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需要的是長期、切實可行的預約服務。“會不會慢慢地電話就變得不好打了,或者說號販子開始爭奪預約掛號這塊領地,以后打電話和去窗口排隊一樣難?”
院長回答預約掛號難題
和本報記者調查如出一轍的是,9月3日,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在全市三級醫院預約掛號工作情況通報會上強調,部分醫院目前仍流于形式,各家醫院實施效果參差不齊。
實際上,預約掛號在北京各大醫院早有實行,只是一直沒有統一規定和推廣,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前也有所暴露。根據北京市衛生局的新規定,各大醫院正在進行積極調整。例如,針對預約掛號與現場排隊掛號可能出現的不公平問題,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將預約號和窗口號按一定比例劃分,比如40%的號留在窗口,60%的號用來預約,是目前可選擇的一個過渡辦法,醫院正在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并適時調整具體的劃分比例。北京佑安醫院院長李寧則告訴記者,一般來講,該院醫生8點至8點半出診的號,是專門提供給窗口現場排隊掛號的患者的,預約掛號的患者多安排在9點以后。也有些醫院采用單雙號錯開,或者前面一定數量的號給窗口排隊患者,后面的號給預約患者的方法。
“不過,預約掛號只是一種形式,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掛號頑疾。”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醫療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專聘主任周生來教授表示,中國沒有家庭醫生制、看頂級專家毫不受限等落后的醫療服務模式,導致醫療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運用,是掛號難的深層原因。他認為,預約掛號的實施必須標本兼治,尊重市場規律,系統化、全方位、循序漸進地推行,避免一蹴而就。長遠來看,家庭醫生制必須首先實施。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也表示,中國的預約掛號與國外有很大不同。“國外預約由家庭醫生負責,這能幫助患者找到最合適的醫院和醫生,而順暢的轉診制又能確;颊叩玫綉械木戎。”
專家支招 順利預約
預約掛號為每名患者提供了一個公平、開放的平臺。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呢?專家們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診別掛專家號。北京市衛生局曾算了一筆賬,北京全年一共有178萬個專家號,但想掛專家號的人有1.2億。也就是說,67個人里,只有一個人能看上專家號。在這樣的醫療資源供需差異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李玲建議:“首診一般都需要先做一些檢查,這時掛普通號即可,如果確實有需要,復診再掛專家號。”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也認為,即便有了預約掛號,民眾還是需要改變現有的看病習慣,不要“一上來就找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專家”。
網絡預約更通暢。相比電話預約來說,網絡預約不存在線路數目的限制,因此患者可以上網預約。不會上網的中老年人,可以請家中子女代勞。
預約了就要“守約”。楊甫德表示,患者“爽約”是目前預約掛號面臨的關鍵難題。他提醒,患者預約成功后務必按時就診,否則會導致醫生空等,醫療資源被浪費。現在某些醫院已經開始統計預約患者的就診率,如果屢次爽約,可能會上“黑名單”,以后都無法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