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表現:3-6小時內會急速發高燒(37.8℃以上),且會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普通感冒:逐漸發燒及全身性肌肉酸痛……請把此條信息發布給您關心的親人、朋友、同學!注意防護,遠離流感。”
近日,一條關于甲流與普通感冒如何區別的信息在網上流傳甚廣。那么,這條信息的內容是否可作為甲流和普通感冒區別的依據呢?
流傳的“十大區別”不可信
日前,市民陳女士的QQ里收到好友的一條信息,內容說的是“甲流和普通感冒十大區別”,包括:甲流一般在3-6小時內會急速發高燒(37.8℃ 以上),且會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普通感冒則為逐漸發燒及全身性肌肉酸痛;甲流約80%以上會有嚴重的頭痛,普通感冒輕微的頭痛;甲流無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嚨痛,普通感冒為流鼻涕及咳嗽;甲流幾乎沒有打噴嚏,感冒打噴嚏;甲流37.8℃以上的高燒會持續3-4天,普通感冒偶會發高燒;甲流扁桃腺不會腫,普通感冒扁桃腺會腫;甲流會有嚴重的胸部壓迫感,普通感冒無胸部壓迫感……
昨日,記者特意將這“十大區別”拿給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看。工作人員對此說道,由于個人體質各異,對甲流或普通感冒的反應也有所不同,確診病情必須經專業醫護人員做出,如果僅憑癥狀自行判斷病種,往往容易貽誤治療時機。言下之意就是,網上流傳的這“十大區別”不能作為甲流和普通感冒區別的依據,市民切不可輕易相信,以此盲目判斷。
感冒患者增多,多屬季節性感冒
昨日,記者從區一醫院了解到,近期由于氣溫下降,感冒患者驟然增多。醫院的輸液室內是人滿為患,其中絕大多數是感冒患者,咳嗽聲此起彼伏。
在發熱門診處,記者見到不少家長陪同孩子在候診。“醫生,我孩子有點發熱,還咳嗽,會不會是得了甲流?”一位母親領著孩子站到了醫生面前,焦急地詢問道。李醫生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像這樣的詢問多了起來。來醫院就診的中小學生比往年同期明顯增多,一旦孩子稍微有點發熱、頭痛,家長就領來測體溫、做檢查。但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季節性感冒,主要是因為近期早晚溫差較大,免疫力差的人容易患上感冒。
“我們現在除了將中小學生的姓名等基本信息進行登記外,還要登記孩子所在的學校和班級,看看是個體發病還是群體發病。因為甲流是聚集性發病,如果孩子的班級內其他同學均沒有出現發熱癥狀,則不用過分擔心。”李醫生介紹說。
甲流這樣預防
據了解,目前甲流已經在我國廣泛傳播,但只要市民充分重視、做好個人防護,對此不必過于恐慌。
醫生建議,近期市民外出時,應特別關注有關部門最新的旅行警告,盡量避開疫情嚴重地區。出行前,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頭痛和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取消或調整計劃。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攜帶消毒巾、口罩和必要藥品等;居室要常通風,衣物常洗曬。此外,還要避免接觸流感樣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盡量少前往人多擁擠且通風不良的場所。若是身體出現不適,特別是類似感冒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切忌濫用藥物。另外,在家中因病休息的患者要注意防止病毒在家庭內的傳播,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家中的高危成員,比如慢性病人、小孩、老人和孕婦,他們都是易發生重癥的高危人群,要盡可能避免他們受到感染。高燒三天不退者很可能是潛在的甲流危重病人,癥狀有劇烈咳嗽、痰多、胸悶、嘴唇發紫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據了解,接種甲流疫苗是預防甲流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目前接種重點人群包括六大類:醫療機構一線醫護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線工作人員;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公安干警等;公共事業服務人員,包括公共交通司乘人員、窗口單位服務人員、商業服務人員等;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福利機構相關工作人員;其他特殊崗位人員。“目前來說疫苗少,需要接種的人數多,最主要還是要靠市民做好個人防護。”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