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在科技創新論壇上提出“傳統醫藥也要走生物醫藥的創新之路。”在日前廣州市科協舉辦的廣州市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提出,發展生物醫藥,首先要把中醫藥作為生物醫藥研發的重要范疇;其次,要根據中國人的種族特性進行個體化防治;三是要重視對已有藥物和技術的二次開發。
只發表論文沒效益不是創新
鐘南山認為,發展中國的生物醫藥,首先要認識到,搞生物、搞醫學的都很重視轉化醫學。他說,國外建立了很多轉化醫學的中心,主要目標是把很多基礎研究的東西更快地推進到臨床,解決臨床的問題。很多在實驗室做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實驗,要把它應用起來。但是,我們國家的體制,大專院校都是搞基礎研究,發表論文了,甚至獲獎了,就夠了,實際上這不是創新。只有產生了效益,才叫真正走完了創新的過程。
“發展生物醫藥,要使大多數人得益。很多創新的藥太貴了,中國大多數病人用不起。方便、價廉才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鐘南山說,通常來講,中藥產品的價格是低于西藥的,而廣東本身的中藥強省身份,更應發展傳統醫藥基礎上的創新醫藥。
中醫藥創新可大幅降低藥費
他舉例說,對肺癌的治療,醫學界發明了一個新的靶向治療,它是專門針對表皮生長因子的抑制劑,這種藥用在西方人身上用處不大,用在亞洲人身上有用。但是這種藥一片是550元,一天吃兩片,一共吃3到6個月,很多人根本用不起。又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每一次發作,肺功能的損傷就加重一次,發作幾次就死亡了。有沒有什么方法不讓它發作,減少它發作呢?國際推薦的方法都是吸入皮質激素加長效B2受體激動劑,每個月需要350元到550元。
“我們能不能用簡單的、有著同樣效果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鐘南山說,他們做了10年的研究,用大白鼠做試驗,仿制這些藥,最后的結論發現,阿司匹林有抗氧化作用,利用它的這個特性,白云山制藥廠研發出了一種藥。
“研究發現,對照組中,每年發作次數是1.35次的人,用了這個藥就減少到1.01次,減少了25%。”他說,用這種自主研發的新藥,價格只有國際推薦方法的1/6到1/8,每人每年可以節省5000~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