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8月18日訊(記者郭靜 實習生周美霞)17日,國家藥監局在其官方網站集中曝光了33種未經批準注冊的假藥。18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藥店,均未發現這33種假藥的蹤跡。
“同仁眼清?沒聽說過這種藥。”18日,在漱玉平民大藥房,當記者詢問有無同仁堂的“同仁眼清”時,一位銷售人員說。而對于記者手中拿著的33種假藥的名單,該店銷售人員表示,這些藥都沒聽說過,藥店肯定沒有。
公布的假藥名稱中涉及到同仁堂的有“同仁眼清”、“同仁耳黃金”兩款,但北京同仁堂濟南分店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兩種藥品都是假冒同仁堂產品。他同時強調,在同仁堂產品中,只有三種產品帶有“同仁”兩字,即“同仁牛黃清心”、“同仁大活絡”和“同仁烏雞白鳳丸”。
在省城平嘉大藥房、泉城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濟南建聯藥店等七八家藥店,也未發現這33種假藥的蹤跡。
省藥監局市場處處長劉本功告訴記者,盡管目前還沒收到國家藥監局對于這33種假藥的相關通知,但他們已經注意到這個信息,一旦接到通知,將轉發至各市縣局,由各市縣局進行市場檢查,一旦查出,將以全部藥品價格的2倍到5倍進行罰款。
“這些假藥基本是通過網絡銷售的,通過正常的渠道很難查處。”劉本功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48家醫藥企業獲得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其中27家企業經營范圍為“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按照規定,獲準在網上銷售藥品等相關產品的藥店必須在網站的顯著位置標示出《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的編號,并且只能向消費者銷售非處方藥。
因此他提醒廣大消費者,買藥盡量到正規的藥店以及醫療機構購買,即便要從網上購買藥品,也要注意該網店是否具備網上銷售藥品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