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出境購物越來越瘋狂!記者從在線旅游服務商攜程旅游了解到,最近一位來自金融行業的內地客人,參加直飛夏威夷旅游團,在當地購物中心和免稅店購買了高達75萬元人民幣的商品,主要是手表、包具等。旅行社還為這位客人和家人,安排全程商務艙、豪華海景房、直升機觀光等奢華體驗。據了解,國人出手“闊綽”使得多個國家紛紛瞄準中國大陸客源市場,但是同時國人“暴發戶”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不講文明、不講公德等事件隨處可見,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人們紛紛出境購物?而“暴發戶”的形象何時才能改變?
今年我國旅游貿易逆差或超200億美元
近年來,國人出境購物超過50萬的例子越來越多,而購買LV等名牌奢侈品更是中國游客的最愛。最新的權威報告顯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持續高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出入境旅游失衡的問題也開始凸顯。中國旅游研究院最近發布的報告說,今年前三季度,出境旅游人數51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20%。與之對應的是,前三季度入境旅游增長低于預期,入境過夜旅游人數4200萬人次,同比增長1%。上半年出境旅游花費331億美元,旅游服務貿易逆差達107億美元,預計全年逆差可能突破200億美元。我國已經出現旅游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出入境旅游市場失衡的趨勢。
旅行社也普遍反映,內地游客出境購物的熱情越來越高、境外消費規模越來越大,有部分游客直接是沖著買東西去的,把出境游變成購物游。“香港、澳門、東京、首爾、曼谷、新加坡、巴黎是最受內地游客歡迎的出境購物目的地。尤其是赴歐美購物非常火爆,盡管一定程度受到簽證等影響,今年參加攜程旅游團赴歐美的游客依然增長一倍以上。當地的一些品牌店已經采取了限流、限購等措施。由于航班條件改善,海島免稅購物今年也比較熱,特別是夏威夷、沖繩等地。”在線旅游服務商攜程旅游相關人士表示。
據此前商務部調查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以在夏威夷消費75萬的客人為例,所購商品的價格,可以比內地最多便宜一半。此外,自由行群體是出境購物的主力,不少旅行社的出境自由行產品,已經基本覆蓋中國游客所有的出境目的地,還聯合旅游局、免稅店、銀行和信用卡機構等,為內地客戶提供購物優惠。比如與中國銀聯、國有商業銀行、海外各國旅游發展局等合作,推出各種優惠吸引購物。
而為了滿足游客的出境購物需求,國內的旅行社紛紛推出了以購物為主題的購物游線路,或提供相應的便利服務。以攜程旅游為例,赴港澳、日韓、東南亞、歐洲等地的團隊游,除了安排DFS免稅店,還專門留出一兩天的自由活動時間,方便游客到市中心商業區和大型購物商場自由購物。比如香港團隊游自由活動時間占行程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歐洲團隊游在巴黎有一整天可以去河谷購物村血拼。
多重因素掀起國人出境旅游購物熱潮
專家分析,海外商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是推動出境購物的主要原因,而南方日報商旅周刊新浪官方微博的微調查也顯示,接近六成的網友認為國外購物比國內更劃算,而且更有安
全保障。資深旅游策劃人士勞毅波表示,中國人又一次用自己的財富驚動世界,這樣驚人的購買力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寧愿相信看得到的事物。實際上,這一現象的背后推動者不可同一而論。大部分的國人都是沖著這些產品在國外買的差價才進行購買的,此外,歐美是國際潮流時尚的領航者,名牌眾多,品位較高,質量也好,出于這種信賴和追求,游客寧愿在花時間花精力在境外挑選購買合情合理。不可否認,少部分人的大手大腳是在“炫富”,這種暴發戶的心理行為讓人啼笑皆非。
知名專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分析,從目標市場角度來說,支付得起出境旅游的游客至少收入在平均水準之上,屬于高端客源,而這一部分群體正好也是國外高端消費品瞄準的市場。這一契合是雙向的,同時也可以理解為這個群體在經濟條件上的成熟,促發了他們對國外品牌的興趣和追求,他們的共同消費價值觀是“也買貴的,更買對的”。這一群體雖然說在國人中所占比例較小,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絕對數字是不容忽視的。
劉思敏表示,在歐美國家消費購物其實是游客經過理性思考做出的決定,而不是盲目的瘋狂心態驅使。因為大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原產地都在歐美,到原產地購買,無疑產品質量更正宗,價格相對于在國內購買來說更為便宜實惠。再加之當前國際慣例上的出境退稅和入境免稅等原則,在金錢上的優勢是最明顯的。原產地優勢除了價格和質量外,還有其提供的精神附加值。國外的一些品牌注入了當地的文化內涵,認同這個品牌理念的推崇者會更想要在原產地購買,因為其富有紀念意義。“理性的消費者做出境外購物的選擇也未嘗不可理解,但是在數量上一般不會太過夸張,幫親朋好友代買這種特殊情況除外。畢竟,歐美出境旅游并不像打折季節的港澳血拼團一樣,是以購物為主導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