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晚,游走在安徽合肥街頭收泔水的三輪車。合肥市一城中村內,發現有人用泔水煉制“地溝油”。王從啟 攝
本報訊 (記者劉剛) 近日,記者從公安部獲悉,在公安機關“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中,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了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
3個多月來,各地偵破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實涉案油品6萬余噸;打掉集掏撈、批發、銷售等多環節于一體的制售“地溝油”犯罪網絡60個,涉及全國28個省份。
會戰期間,經公安部協調,各地共投入警力9萬人次,排查油脂企業10萬余家,摸排線索1.1萬余條。大批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的不法分子落網;在一些油脂加工較為集中的地區,涉嫌以生產生物柴油等為幌子,從事制售“地溝油”的“黑工廠”“黑作坊”關停。
重慶警方介紹,在打擊“地溝油”行動中發現,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銷售3個環節,當地正規食用油生產企業參與其中。
此外,批發商將“地溝油”與正品油勾兌,規避風險牟取暴利。“這增強了犯罪的隱蔽性,導致打擊難度增大。”重慶警方相關負責人說。
■ 典型案例
九起制售“地溝油”案件
1.江西南昌環宇生物柴油公司
今年6月以來,該公司大量收購餐廚廢棄油脂生產“飼料混合油”,銷往廣東省東莞市勝輝飼料制品經營部。勝輝飼料制品經營部經深加工后,假冒食用油銷給東莞市中天食品公司、糧油批發市場經營戶。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1600余噸,案值1300余萬元。
2.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
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間,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從山東濟南格林生物有限公司購進“地溝油”,經與正品食用植物油按一定比例勾兌后銷售。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近8000噸,案值6400余萬元。
3.四川眉山永健畜禽食品有限公司
2010年4月以來,該公司大量購進用餐廚廢棄油脂加工成的“飼料混合油”,按一定比例將正品食用油摻入到“飼料混合油”中,銷售給餐飲企業、食品加工攤點。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2000余噸,案值1700余萬元。
4.遼寧郭志芹犯罪團伙
今年5月以來,郭志芹犯罪團伙從山東人肖某處,購進以回鍋油等餐廚廢棄油脂為原料生產的“地溝油”,轉手賣給糧油經銷商金麗萍等人,并傳授其勾兌方式,銷售給當地糧油批發市場、餐館等。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2000余噸,案值1700余萬元。
5.山東濟南發達油脂工業有限公司
2009年以來,該公司建立兩條生產線,大量購進餐廚廢棄油脂等原料,以生產飼料油、油酸、硬脂酸等產品的名義生產“地溝油”,主要銷往省內外一些糧油經銷企業。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1500余噸,案值1300余萬元。
6.湖南株洲鄧佑秋、陳建華 等人
今年4月以來,鄧佑秋等人注冊成立環宇再生油脂收購站生產“地溝油”,銷往山東省東明縣興隆油脂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將其加工為成品桶裝食用油后進行銷售。
陳建華等另成立建華生(微博)態科技有限公司和再生油脂收購站,大量收購劣質動物油渣,加工后銷售給湖南鑫龍油脂公司等食用油加工企業。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1000余噸,案值近900萬元。
7.江蘇淮安裕豐飼料油脂有限公司
2008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卞軍等投資建立淮安市裕豐飼料油脂有限公司,購買相關設備并招聘相關技術人員及生產工人,大量購進餐廚廢棄油脂生產“地溝油”銷往糧油市場。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1000余噸,案值近900萬元。
8.吉林長春超越飼料油脂廠
2010年7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周松嶺等大量收購火鍋油等餐廚廢棄油脂生產“地溝油”,銷往糧油市場。
現已查明,該案共制售“地溝油”180余噸,案值150余萬元。
9.山西侯馬添倉有限公司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間,臨汾添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花等人,先后40余次從山東平陰某油脂公司購進“地溝油”,摻入棉籽油等正規食用油后,以桶裝、壺裝等形式銷往糧油市場。
現已查明,該案共銷售“地溝油”400余噸,案值320余萬元。
■ 調查
養豬場潲水窩點牽出“地溝油”產業鏈
重慶警方破獲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地溝油”案,批發商用“地溝油”勾兌正品油銷售
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燈塔村1組,一個叫“馬廠”的角落,有一處廢棄的養豬場。
今年3月,幾個陌生男子頻繁出入,搬來鍋爐、砌起灶臺,每天燒煮從村外拉回的潲水。
4月20日,走馬鎮派出所民警獲悉后,在養豬場內將老曹等6人抓獲。
經重慶警方調查,發現老曹從潲水里燒煮提取的“地溝油”,輾轉重慶、四川等正規食用油生產企業,流入油脂批發市場,按不同比例摻進正品食用油,最后上到餐桌。
公安部將此案列為“4·20”專案掛牌督辦,警方順藤摸瓜,揭開當地“地溝油”的黑色產業鏈,偵破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制售“地溝油”案。目前,已查實涉案“地溝油”2000余噸,案值1700余萬元,抓獲涉案人員84人。
源頭
用餐廚垃圾提煉“毛油”
重慶沙坪壩大學城食堂和周邊餐館的餐廚垃圾,是潲水的主要來源。
老曹今年60歲,養豬10多年,有2輛車,雇了5個工人,每天開車到大學城收潲水,運回燈塔村的養豬場,豬場內有鍋爐、分離池、儲油池。
取油的工序很簡單。老曹介紹,工人將潲水倒入加工池,潲水煮沸后,舀出浮在上面的油層,轉至水池沉淀。
沉淀池內的油被稱作“毛油”,一個月能提1000斤左右的“毛油”。老曹說,重慶璧山縣的“徐科”專門收購“毛油”,每公斤3.2元。
重慶警方查明,今年以來,老曹還在沙坪壩區等地,以同樣方法將潲水生產成油脂銷售,獲利上萬元。
粗加工
收購“毛油”轉賣煉油廠
25歲的徐科專門收購老曹的“毛油”,他被視為“地溝油”制售環節的“中轉站”。
徐科“子承父業”,租住在璧山縣一民房,院子里堆放著裝滿“毛油”的鐵桶。每次交易,煉油廠會派車來拉原貨。
在重慶璧山縣,大量飼料加工廠聚集其中,很多人像徐科一樣,做中轉生意,通過散發廣告,從老曹等人手里收購“毛油”,貯存一定量,再批量轉賣給煉油廠。
據警方統計,徐科每噸按3200元-4600元不等的價格批量銷售。
通過徐科的銀行賬號,警方發現徐科主要將貨發給重慶永川的“冠南烽爍油脂廠”和四川隆昌的“嘉吉豪飼料油脂廠”。
警方到四川隆昌“嘉吉豪飼料油脂廠”調查發現,“地溝油”在這里完成粗加工,進行簡單脫色、去臭工序,“地溝油”部分流向該廠的油脂經營部;其他則流回重慶的食用油企業。
經查,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該廠又將大量的飼料混合油以每噸750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給“重慶永亨油脂有限公司”。
精加工
正規食用油企業加工
重慶永亨油脂有限公司,是一家正規的食用油生產企業,經營范圍包括:“食用動物油、食用植物油生產銷售。”
根據銀行交易進行比對,警方核實,重慶永亨油脂有限公司加工“精油”的原料,來自于隆昌嘉吉豪飼料油脂廠生產的飼料油,這些油以餐廚垃圾為原料。
從“嘉吉豪飼料油脂廠”進貨的,除了“永亨油脂公司”,還有“冠南烽爍油脂廠”,該廠位于重慶永川區大安鎮,同樣是一家正規企業。
銷售
勾兌正品油批發零售
重慶彭水縣林波糧油公司曾從“冠南烽爍油脂廠”購進“地溝油”30余噸,直銷給縣城的飯館及農貿市場。
警察在彭水辦案時,一名叫“楊平”的“大魚”進入警方視野。“楊平”是重慶益順油脂有限公司的老板,此人在重慶油脂界“很有名氣”,他的銷售網點和倉庫分布市內多個區。
9月16日,重慶警方通過益順油脂有限公司的3本原始賬目發現,益順公司銷售食用油時,曾將“地溝油”摻進正規植物油中,大多流向當地和四川,進入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
警方調查,益順油脂的貨賣到四川瀘州一家糧油公司。零售商范圍涉及四川、云南等地的糧油經營部。 本報記者 劉剛
已有3623644條與地溝油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