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市蔬菜水果購買區。記者邵權達攝
政協提案建議從收購、批發、配送等多個環節砍短供應鏈降菜價
一斤廣州本地種的菜心,到了市場上銷售,價格有可能翻上一番甚至兩番,這其中抬高菜價的“無形的手”是過高的流通成本。為把農產品流通鏈條“砍短”,降低流通成本,民進廣州市委提出提案建議,在廣州的農業重點鎮設立農產品收購倉儲配送中心,建立收購、倉儲、加工、配送等多層次的供應集散中樞。
文/本報記者葉卡斯
建收購倉儲配送中心
為理順廣州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民進廣州市委提出,在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同時,廣州應當配套建設農產品收購倉儲配送中心,通過配送中心,把千萬農戶吸收進來。提案建議,在廣州城區周邊的農業生產重鎮中選取五到六個鎮,在每個鎮建設一個農產品收購倉儲配送中心,作為該鎮農產品收購、倉儲、加工、配送樞紐,各村生產的農產品統一送到該中心,根據不同層次的需求,經過初加工或精加工等步驟,再配送到銷售點。
在農產品配送方面,提案建議,除了大力發展集團配送業務,向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酒樓等配送外,可嘗試設立集中配送點、平價售貨車、周末直銷菜市場、早晚市等臨時攤點,在社區定點銷售農產品,達到減少流通環節,便民惠民的目的。
問題1
江南市場租金壓力大
提案認為,目前廣州農產品市場仍是傳統型市場,以現貨交易為主,交易方式單一。
以果蔬交易為例,江南果蔬批發市場每日供應廣州市場的主要蔬菜品種近百個,日均交易總量約900萬公斤,占廣州市上市總量的80%左右。隨著房地產持續不斷的升溫,土地使用價格也持續升高,必然推高市場的租金,從而增加果蔬的流通成本。
問題2
物流配送企業少專業化低
提案認為,同時,從事農產品物流配送的企業少、專業化水平低,也抬高了廣州的菜價。調查顯示,目前廣州百貨類和超市類網點供貨廠商的物流配送業務七成由廠商自我配送完成,第三方配送企業承擔配送業務的廠商僅占三成左右。另外,與上海等城市相比較,廣州市從事農產品物流配送的企業少,專業化水平低。
問題3
經銷大戶納稅額較重
提案認為,盡管目前我國對農產品批發零售采取定額稅負形式征稅,但由于“市場經銷商年交易額超過80萬元,就必須轉為一般納稅人”的規定,農產品經銷大戶不能按小規模納稅人進行納稅。而目前農產品市場所經營的大部分蔬菜、水果,都是直接向農戶采購的,買回來時一般沒有發票,更沒有進項稅,這樣農產品經銷大戶就必須按照成交額的13%計征增值稅,這不僅限制了農產品經銷戶做大做強,也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問題4
平價商品未完全發揮作用
對于平價商品,提案指出,目前廣州市初步建立了農超對接平價專區62個,正在改造97個;供銷社系統已在全市開辦農超對接綜合超市4家、社區超市(小鮮驛站)19家、農產品配送中心1個,對平抑鮮活農產品物價起了積極作用。但由于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因農產品生產分散而產生的采購成本問題,因此,平價商店價格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從而影響了平價商店的良性發展。
已有710000條與菜價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