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眼鏡的出現,使得眼鏡暴利黑幕被披露,消費者的消費也逐漸趨于理性化,百姓的需求將最終促使眼鏡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保麗來墨鏡,市價498元,“直通車”僅售228元;花花公子眼鏡架,市價840元,這里只要450元。
千萬別以為這些讓人眼花的數字又是哪個商家打出的唬人的廣告,這確實是北京首家平價眼鏡店——大場面平價眼鏡直通車的銷售價格。同一款眼鏡,懸殊的價格,在各個商家都保證其利潤的背后,我們不禁想問:小小眼鏡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呢?
暴利高達500%
眼睛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據了解,眼鏡行業已經連續幾年入選“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目前,眼鏡市場上的蛋糕主要由三方分食:眼鏡連鎖店、零散不成規模的小店、各大醫院的配鏡機構。其中,知名品牌連鎖眼鏡店的眼鏡零售業態往往采用旺街旺鋪的開店形式,成本高昂,商家只得售賣高價位的產品以利養店。成熟的大眼鏡公司,因其有固定的貨源,就把一些品牌做成了壟斷經營。而一些代銷的小型眼鏡店因為找不到直接貨源,只能從二三級批發商手中進貨,被層層“加碼”后,到了消費者手里就是天價。
“眼鏡行業中都有一種內部保護價,代理商對他們的品牌也都有一個指導銷售價,只允許高于指導價格,而不允許低于指導價格。”某平價眼鏡超市經理說。因為眼鏡店面的租金高,眼鏡銷量又少,指導價格其實是為了保護眼鏡行業的利潤。
對此,一位長期做眼鏡生意的業內人士王先生說,眼鏡行業存在暴利的情況,有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500%。比如說鈦金屬架,差不多只要200多元就夠了,有些店的標價最起碼也是1500元以上。
讓我們聽聽某眼鏡店負責人算的一筆成本賬:一副鏡架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貿易商、層層代理、零售商等多個步驟,層次越多,最終的價格就會越高。他舉例說,一副光學鏡架,生產廠家采購的原材料金屬費用4元左右,經過設計、打樣、加工最后成品各個步驟,廠家以30元的價格出售到貿易商的手中。貿易商給一級批發商是100元,一級批發商再到二級批發商是150或是更多,或還有再下一級的批發商,最后是零售商。
“每個層次都要保證自己的利潤”。一層一層下來,到了消費者手中,這樣一副鏡架的價格可能就要400元了。
眼鏡貼牌:3/4為了“牌”
在眼鏡行業內,有相當的部分是品牌眼鏡,消費者也青睞于他們的質量和技術。但是,在品牌背后,為“品牌”付出的成本代價更高昂。
“不管品牌多么響,售價多么高,一副鏡價的出廠價不可能超過200元。”某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現在幾乎所有的零售賣場眼鏡都是貼牌生產,貿易商擁有商標,然后下單到廠家。“目前,中國的眼鏡生產基地主要是溫州和深圳兩地。溫州的中小廠商較多,從質量和技術上來說,深圳的要好一些”,劉先生是深圳一家大型眼鏡生產廠商的中層管理人員。他所在的工廠生產的鏡架80%是為國外客戶貼牌生產的。
“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眼鏡生產加工的大國,很多著名的品牌如古奇、寶姿等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其中鏡架主要就是板材、合金和鈦這幾種材質,一般來說成本為10幾塊錢。當然材料不同、牌子不同,價錢也會有些變化,一款品牌純鈦的鏡架出廠價大概為60-70元。”
眼鏡零售店給消費者配鏡,包括產品、技術和服務。也就是說,眼鏡成本并不僅僅只是商品成本,還包括營運成本、品牌效應等。那么,對于出廠價不到一百元最終售價卻好幾千的鏡架來說,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可以說,2000元的鏡架,有1500元是消費者僅為這個牌子支付的”。
“消費者為這副眼鏡支付的廣告費用、企業運營、庫存等各種經營成本可能只是價格的1/4,最后算下來,消費者3/4的錢花在了這個牌子上”。
“市場上雖然有成千上萬個眼鏡品牌,但眼鏡廠商的數量卻遠沒有這么多,很多廠商生產的同一款眼鏡卻被貼上了不同的牌子賣,為的就是避免同牌價格對比,維持高價。”一位眼鏡零售商道出了其中的玄機。
“而同樣的產品在傳統眼鏡店賣一個牌子,在平價眼鏡店換個標識,價格卻差了好幾倍,這已經成為不少眼鏡廠商與平價眼鏡店合作的迂回戰術。”大場面眼鏡連鎖服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吳斌告訴記者,眼鏡跟藥品是一樣的,雖然同質、同材、同款式,但為了銷售環節或者為了競爭的需要,可能會標上不同的牌子。
經營成本:消費者埋單
店租也是眼鏡成本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以一個中等發達省份的省會城市為例,市中心100平方米的臨街旺鋪月租金至少在8萬至10萬元之間,這樣算下來,每天僅租金費用就需要3000多元。若按每天賣20副眼鏡計算,每副眼鏡就要分攤近200元的費用。而且眼鏡這種商品還有其特殊性,有的消費者三、四年才更換一副眼鏡,銷量相對較低。如果不高價養店,根本不足以維持正常運營,這樣每副高達上百元的“養店”費用最終都落到消費者的頭上。
大場面眼鏡公司的副總經理王敬力告訴記者,大場面眼鏡店在西屋國際大樓的二層,租金為4元/平方米/天。附近的寶島眼鏡店由于是底商,大約在7元/平方米/天,成本差了將近一倍。這樣看來,店鋪位置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最終售賣產品的價格。
某眼鏡廠商還透露,“貿易商下的訂單須達到一定的量才接單,我們公司規定,一個款式必須是300副以上起訂”。除非有非常強大的零售渠道,所以一般零售商不會直接從廠家訂貨。
同時,在眼鏡店也很少出現顧客云集的場景,一個專賣店可能一天的銷量就只有幾副,所以零售商不敢有太多的存貨。但作為與廠家直接打交道的貿易商來說,下一次訂單不能只是一個款式。而市場上消費者的愛好各異,眼鏡種類更新的非常快。不同的款式、不菲的數量,中間商的風險比較大。“賣幾副眼鏡,就要保證零售商還有利潤”,這位廠家負責人表示,還有中間商的風險,說到底,這些最終都要由消費者來承擔。
專家視點:期盼價格理性回歸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表示,平價眼鏡的出現,使得眼鏡暴利黑幕被披露,消費者的消費也逐漸趨于理性化,百姓的需求將最終促使眼鏡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從長遠來看,將來會有更多具有戰略眼光的廠商站出來支持眼鏡價格的回歸。
一位眼鏡協會的專家表示,目前眼鏡業“九龍治水”的問題十分突出。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監管眼鏡產品的質量問題,只是對眼鏡生產領域進行監督,卻管不了眼鏡產品的流通;工商管理部門負責眼鏡企業的注冊登記,只對眼鏡流通領域有執法權,只受理假冒偽劣投訴。中國眼鏡協會則是眼鏡行業的民間組織,主要組織行業推介和服務活動,沒有執法權限,這就難免造成監管真空。為此,業內專家呼吁有關部門應盡快明確相關制度、標準和職責,以加強眼鏡行業監管。
眼鏡業暴利高達500% 消費者購買應理性
2008-03-11 14:57 中國財經報 于? 劉海凌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安信地板3種產品被檢不合格 表示將立即整改
- 2蘇泊爾產品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2年表現不會很
- 3國產奶粉苦撐兩年首次提價 稱不漲價生存成問
- 4光明新鮮屋牛奶月內漲價 其他品牌暫不跟進
- 5婚戀網站“三托四騙”泛濫 實名制或成治騙良
- 6安信董事長承認三項指標不合格 稱將負責到底
- 7“真假喬丹”引發名人搶注爭論
- 8壓歲錢坐地起價 網友戲稱春節簡直是春劫
- 9山寨版春晚禮服網上熱銷
- 10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半歇業 部分開業公司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