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財政部、商務部提出對大型、中小專業型家政服務企業,進行最高150萬元的資金支持。150萬元能解決哪些問題?家政服務行業目前最缺什么?
據經濟之聲報道,財政部、商務部10日晚發布《關于2012年開展家政服務體系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對大型、中小專業型家政服務企業,進行最高150萬元的資金支持,并表示支持北京市探索家政服務體系建設的新型模式,培育一批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發展要求的大型家政服務企業。150萬元能解決哪些問題?目前的家政服務行業最缺什么?
“找保姆難,找好保姆更難,找個穩定踏實的好保姆難上加難。”現在,這種感慨在微博、論壇中特別多見。緊急尋找保姆的人,從平頭百姓到明星都有。看來找保姆,錢并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目前家政服務市場擴張迅速,大批量的小家政公司不斷涌現,但是真正知名或者標準化的家政企業卻少之又少。因為缺乏值得信賴的企業,找個好保姆就成為很多有需求的家庭的難題。
年過六旬的于阿姨就遇到了類似的難題,她家的小時工走了一年多,再沒有找到合適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值得信賴的家政公司。
于阿姨:我們家的小時工走了之后,我說我們家就是再臟,我也不找人了。因為我覺得找人不可信,來了之后咱也不了解他,也不知根,也不知底。
記者:如果通過家政企業請保姆,有企業在,這樣能增強信任感嗎?
于阿姨:這樣可以,因為出了什么問題,有個依靠,可以找它去解決。
記者:您覺得周圍有您熟悉的,您覺得值得信任的公司嗎?
于阿姨:沒有,不知道。
為了解決缺乏知名、規范的家政企業,部分管理規范、經營良好的大型龍頭家政服務企業加快連鎖門店建設,尤其是中小專業型月嫂、嬰幼兒早教和居家養老家政服務企業,將成為財政部和商務部的支持重點。
在資金支持力度上,原則上每個家政服務網絡中心不超過300萬元,每個大型龍頭家政服務企業不超過150萬元。記者就這150萬詢問了北京佳貝樂家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王宇梅。
記者:您覺得150萬能夠幫助到企業多大的忙呢?
王宇梅:至少對人員專業的培訓,還有企業的自身推廣,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家政行業,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家政企業,目前最需要的是行業規范,尤其是對家政服務人員的評級標準。
王先生的孩子出生4個月,從月嫂到保姆,已經換了4次,現在雇的保姆是托人才找到的。讓他最頭疼的是,花了錢卻不知道能得到什么服務。
王先生:價格比較混亂,多少錢都有,標準不統一。比如說,我花了兩萬塊錢,我也不知道兩萬塊錢對應的什么標準。這個行業的定價機制和它的服務標準,沒有相結合的點。
記者在網上看到一家政公司的“月嫂服務收費標準”,發現現在月嫂等級劃分很細:初級月嫂3800元/月;最高的母嬰護理師12800至13800元/月。月嫂每月26個工作日,遇到國家法定假日按加班計算工資。但是月嫂的級別對應什么標準的服務,卻不明確。
王先生說,作為雇主,他只能通過試,先付費后服務的形式,即使不滿意,也僅僅只能選擇不用而已。
王先生:對于家政服務評級社會認定,我不知道哪個認定是最準的。消費者只能通過實踐得出保姆的好與壞,才能有評定。它的社會評定,作為雇主一方,根本就不清楚。
事實上,對于行業缺少專業的評級的現狀,家政服務企業也很為難。北京佳貝樂家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王宇梅告訴記者,保姆攀比工資,然后炒雇主、炒公司的情況時有發生。
王宇梅:現在這個行業存在著,很多員工都愿意挑選一個價位高的客戶家進行服務;或者實際上她(他)的水平還達不到,但對自己的收入要求相對就比較高。
王宇梅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家政服務人員的等級劃分標準。
王宇梅:這樣對員工和客戶,這樣就會有一個明確的,我就是需要什么價位的、什么標準的服務人員;然后員工也會知道,我這樣的技術含量、服務標準,可以通過什么樣的經濟價位給客戶服務。這樣比較容易匹配。(中國廣播網 丁華艷)
已有210000條與家政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