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程機械設備售后服務標準、法規缺失
近年,我會收到工程機械方面的投訴增多,涉及起重機、壓縮機、裝載機、挖掘機等設備,主要是相關工程機械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問題。
河南用戶溫先生購買一臺起重機,使用不久就經常出現主卷揚顫抖、副鉤慢動作差,有憋壓現象、電子閥故障多,導致卷揚能起不能落,能落不能起、發動機工作時拉煙、柴油壓力表不指示、行走時大臂來回游動、回轉過猛過快等問題。先后報修7次,都未解決。投訴人與廠方溝通時,廠方態度惡劣,售后服務差。在我會辦理此案過程中,廠方依然拒絕對此事做任何書面回復,不斷推托責任。經多次調解,問題才得以解決。
山東龐先生從經銷商處購買一臺工作了100多小時的裝載機,使用不到一月,裝載機大臂左右搖晃、發動機漏油,與經銷商多次協調要求退車,最終經銷商同意,但提出:要等有人再購買時再賣出。后經我會調解,問題才得以解決。
工程機械屬損耗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問題導致產品出現故障,是使用不當或施工磨損而造成,還是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很難簡單辨識,需檢測和認定。企業在故障檢測、認定、維修等技術方面的優勢超過用戶,基本擁有絕對話語權。隨著市場開放和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個人成為工程機械新用戶,相對于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這些個體用戶既沒有技術知識,也沒有經濟實力去做價格高昂的鑒定檢測,處于弱勢。
然而,一些企業面對質量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推脫責任,往往將質量問題說成是用戶使用不當造成,拒絕負責,用戶不能出具產品故障是質量問題引起的證據,就無法得到相應補償。很多個體用戶都是傾其所有投資購買工程機械,以此為生計,一旦產品出現大故障,維修費用和誤工費就成了沉重的負擔。
由于目前工程機械產品沒有明確“三包”規定,使用廠家自定標準進行售后服務,行業內一些潛規則偏向廠家,并沒有對用戶權益著想。對此,我們呼吁:
1、盡早制定并完善有關法規,加大監管力度。有關部門應著手制定工程機械產品類“三包”規定,針對不同產品的特性和可能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制定相應的、符合市場實際的標準與法規,列明容易發生質量問題的關鍵部件和情況,讓質量糾紛的處理有法可依。企業要嚴把產品質量關,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監督企業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同時規范售后服務。對涉嫌假冒偽劣違法犯罪的,要依法嚴厲查處。
2、企業要真正將顧客當“上帝”。工程機械品牌企業要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企業自己負責,在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時,要勇于擔當,依法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解決質量安全問題,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3、加強社會監督,促進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曝光產品質量問題多、售后服務差的企業,促使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追求高品質服務。廣大用戶要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督促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三)招商廣告陷阱重重。
市場經濟發展推動了廣告業發展,電視廣告、平面廣告、網絡廣告、推銷廣告充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類投資、致富廣告更是不停地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這些廣告的背后,可能是一個又一個可怕的陷阱,投資者往往被廣告中產品時尚功能和低廉價格而吸引,尤其急切想要投資掘一桶金的心理更是讓其輕易掉入陷阱。
安徽淮南曹先生在一欄電視廣告中看到飼料機組的介紹,沒有調查相關情況就花四萬多元購買一套。回家后發現是“三無”產品,不能使用。該公司對問題不理不顧,拒絕退款甚至拒絕維修,給曹先生造成經濟損失十幾萬元。
河南安陽劉先生,購買激光治療儀并加盟銷售公司的連鎖店,開業不久后被工商部門查處,才得知產品銷售公司沒有經過工商部門注冊登記,不能進行經營銷售,同時儀器也不具備其廣告宣傳的功能。當劉先生找該公司要求退貨,卻發現人去樓空。對此,我會提醒消費者和用戶:廣告消費需警惕,辨別真實為前提。廣告產品的真實性通過廣告本身無法發現,是否具有相應的功能,或是否為合格產品,需進一步查證。在購買廣告產品前,一定要了解《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做好市場調查,咨詢廠家生產資質,產品是否具備市場準入條件,執行標準是什么,是否有生產許可證、出廠檢驗合格證、營業執照等。不能片面聽信廣告,盲目購買。
二、當前質量消費維權的建議
一是企業要加強自律,切實承擔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企業要努力采用先進標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切實承擔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不斷學習國際先進理念,提升服務質量,做到消費者至上,全心全意對待每一個消費者。
二是媒體要把好商業廣告審核關,讓欺詐者無洞可鉆。廣告銷售是現代銷售一個重要手段,甚至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完全受廣告引導。媒體在選擇商家廣告投放時,不能利字當頭,要嚴守《廣告法》等相關法規,從嚴把關,依法對商家資質做全面查驗,避免假冒偽劣借助廣告,行欺詐之事。
三是要進一步健全有關產品的“三包”規定,讓消費維權有據可依。目前,新的產品、行業不斷涌現,消費方式也有大的改變。家電、手機等已實行“三包”規定的行業,其“三包”規定和服務標準已不能滿足目前的消費需求,還有一些行業相關法規仍處于缺失狀態,給消費者維權帶來極大不便。對現有“三包”規定要不斷完善,對尚缺失的行業要加緊制定出臺相關的標準和法規,規范行業健康發展。
四是加強監管,依法查處質量違法行為。一些部門對制售假冒偽劣的違法分子處罰力度不夠,難以起到威懾懲戒作用,要加大依法查處力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涉嫌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五是消費者要謹慎消費投資,善于依法自我保護。消費者要了解《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質量法規,增強依法維權意識:產品維修時要選擇正規維修站(點),保存產品保修單,寫明故障,保留相關證據;投資時要了解產品質量狀況、廠家資質、銷售渠道、行業發展等情況,不要盲目投入;謹慎消費,消費前應詳細了解產品性能及參考價格,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對服務類行業,要了解經營者的具體服務條款,消費者將相關承諾寫入協議中,注意索要并保留好相關票據,以備打假維權。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