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味千拉面最終承認其向顧客提供的骨湯是勾兌而成
圖2:超市內的食用碘鹽被搶空
在過去一個3·15年度里,消費市場上的很多虛假宣傳和忽悠行為依然禁而不止。這一年,防輻射服的偽科學理論,餐飲企業湯料、飲品的勾兌行為等,這一系列事件的被曝光,令不少行業大佬們的謊言穿幫、顏面掃地。這一年,通過皮紋測試便可預知孩子未來,一些商品大打抗核輻射招牌等,商家這些打擦邊球的行為和忽悠手段玩得越來越玄。這一年,“健康教母”神話破滅,陰陽菜單被曝光,這一切讓消費者明白,總有一些人,受利益驅使而置誠信于不顧,巧立名目騙取錢財……回眸過去一個3·15年度,本報總結了消費市場上6大典型的消費謊言,以提醒消費者明辨,同時警示商家莫丟誠信,以免毀了自己的招牌。
1防輻射服不防輻射
回顧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各類防輻射服大量涌入市場,無論是實體商場還是網上商城,防輻射服的銷量都節節攀升。尤其是城市里,防輻射服幾乎已成為每個準媽媽的標準配備,更有諸多機構及專家為其功效宣傳推波助瀾。據2011年12月17日中央電視臺《真相調查》節目報道,盡管目前市場上熱銷的防輻射服大打高科技牌,聲稱其可將手機、電腦等日常接觸的電子類產品所產生的輻射中的99%,都阻擋在防輻射服外。然而科學檢測證實,現實生活中穿著防輻射服,對于來自某些方向的輻射源不僅起不到防護作用,反而還會讓防輻射服內的輻射強度變大。
防輻射服不僅不能減少輻射,甚至還會增強輻射,這一真相讓很多準媽媽慌了神。隨后,業內專家就此發表觀點稱,在人類當前的生存環境中,輻射無處不在,單靠防輻射服是難以達到規避輻射的效果的。相反,如果對防輻射服使用不當的話,還會加重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馬譚源也公開指出,當前市面上銷售的各類防輻射服基本不具備防輻射作用。而生活中所產生的輻射危害程度較低,孕婦只要注意遠離或減少使用一些電子產品,不穿防輻射服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點評
防輻射服穿,還是不穿,這對準媽媽們來說是個問題。生活當中,偽科學從來都是披著科學的外套。在商家看來,以前那種以需求引導供應的老套路已經過時了,現在用供給誘導需求才是王道。他們利用消費者認為所有電磁輻射都有害的誤區,一會兒聲稱使用了金屬纖維,一會兒又推出銀離子概念,披著高科技的外衣,用玄乎的廣告詞和專業術語,讓消費者屢屢上當。
接下來,市場上肯定還會有更新的此類產品面世。一個接一個的新商品會以消費者從來沒有聽過的概念和從來沒有見過的面目走上柜臺,這其中還會不會有謊言?誰都不敢保證。但在防輻射服謊言被曝光這個事件上,有媒體指出,由于防輻射產品是新興產業,目前國內尚未出臺防輻射服的行業標準,防輻射產品既不能定義成醫療器械,也沒有被明確屬于工業產品,因此還處在一個監管空白狀態。對此,相關監管部門應改變“不出事不發聲”的思維定勢,對市場動向保持敏感,對如防輻射服等影響人群較廣、又缺乏科學依據的產品,通過科普宣傳、發布權威鑒定報告等方式,讓消費者認清其真實面目,從而保持理性消費。
2皮紋測試難測未來
回顧
今年春節前后,山西省太原市一些幼兒園要求幼兒接受一種所謂的皮紋測試,每次收費1200元。據了解,所謂的皮紋測試,就是通過對雙手掌紋及十指指紋的采樣分析,檢測孩子先天遺傳的各種差異和特質,并由此來反映被檢測者大腦發育、皮質層狀態和灰層的分布情況,有助于測出孩子的先天智能和潛能,進而由此判斷出其最好的發展方向。據負責推廣該技術的山西道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士稱,該項測試適用于年齡在3個月以上的所有人群,目前主要用于對兒童智力的開發與引導,可順強補弱、揚長避短,激發孩子的潛能,確定藝術、文化、思維等諸多培養方向,促進孩子早日成才。
此事一經曝光,太原市教育局立刻在全市幼兒園展開檢查,嚴禁組織幼兒進行皮紋測試。針對山西道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展皮紋測試所收費用如何處理的問題,太原市工商局于今年2月2日進行了調查,并督促該公司退還參與測試的27名幼兒的費用,共計3.24萬元。
該事件雖然就此落下了帷幕,但據媒體報道,這種皮紋測試已經在武漢、長春、西安、寶雞、南陽、太原、成都、重慶和南京等多個城市的幼兒園開展過。此外,開展這項測試的有關公司人員還說:“我們也希望有科學界的專家來驗證(皮紋測試),這項技術在內地確實尚未獲得專利!
點評
乍一聽這皮紋測試,似乎是一種高科技檢測手段,其實,這只是一些不良商家針對幼兒人群推出的一項生財之道。有關專家指出,人類基因決定了人的手、腦等部位的生理特征,但這些特征有著怎樣的聯系,又該如何解讀,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來回答,也尚未達到可以從指紋看出大腦發育狀態、并檢測出人的智能的程度。皮紋測試夸大了對手部的望診功能,稱能測出孩子在哪個學科有潛能,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會造成誤導。
偽科學之所以成為某些人的賺錢工具,說白了,就是利用了家長急功近利的育兒心理,這些家中的“小皇帝”成了某些人的“印鈔機”。而皮紋測試這一伸向孩子的“第三只手”之所以能長驅直入,掏進家長的錢袋,與一些幼兒園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對此,監管部門在價格備案、將學前教育收費納入管理體系的同時,必須建立舉報平臺,加大監督力度,對以公益名義騙錢的苗頭性問題應聞風而動,跟蹤檢查,從而遏制借幼兒成長之名行斂財之實的形形色色亂象。
3知名餐企陷“勾兌門”
回顧
2011年7月至8月,栽在“勾兌門”上的知名餐企不在少數。
2011年7月,一直以骨湯熬制、高營養著稱的日本面館——味千拉面,被曝不僅鈣含量嚴重夸大失實,所謂的骨湯熬制也是用“豬骨湯精”濃縮液勾兌而成。幾天后,味千拉面方面終于承認,其拉面產品所用的湯底確非熬制,而是用濃縮液勾兌而成。
2011年7月,一張關于某快餐店門店外堆放著幾箱豆漿粉原料的圖片在微博上迅速引發海量關注。該店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除北京地區以外,該店的豆漿均由豆漿粉調制而成。在后來的幾天時間里,包括真功夫、永和豆漿在內的多家知名快餐企業均卷入了豆漿“勾兌門”事件里。
2011年8月底,素以好服務著稱主營火鍋的海底撈,也被曝其向客人提供的骨頭湯、檸檬水、酸梅湯等都是兌制而成,店家還專門教員工如何回避顧客詢問,引起消費者的強烈反響。某門戶網站一項超過2300名網民參與的投票顯示,盡管仍有41.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不受影響,但還是有高達42.3%的被調查者選擇將“再不去就餐”。
經媒體曝光后,這些餐飲企業都承認了自己勾兌的事實。
點評
一個個“勾兌門”事件,不斷進入消費者的眼簾,正在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挑戰著企業的道德底線,傷害著消費者的感情。面對消費者的疑問,盡管有業界專家指出,這類事件的實質問題,是標準化工藝與消費者傳統飲食習慣、消費預期之間的錯位。許多人看到“勾兌”等字眼后,往往不假思索地認為其有害。其實,這僅僅是一種 “凡是傳統的就是好的”的潛意識,是對現代餐飲行業的一種誤解。此外,食品專家也紛紛為勾兌食品的安全性正名。但真正令消費者憤怒的并非勾兌食品本身,而是這些餐飲企業的刻意隱瞞,甚至公然欺騙。
在利益的驅動之下,企業選擇勾兌食品已經成為業內常態,企業缺失的不僅是常識性的大眾價值觀,還淪喪了以誠信為本的企業良心。消費者所期待的,只是希望企業實話實說,恪守商業良心誠信交易,如果是勾兌食品就明文標注,并明碼標價,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明明白白選擇。這樣的企業即便不是真君子,最起碼也是真小人。但現狀是,企業不向消費者說明白,掩蓋真情,文過飾非,那就是一種瞞騙行為,該受到應有的懲罰。
4商品打防核輻射牌
回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級強烈地震,導致該國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與核泄漏事故。隨后,網上開始流傳食用碘鹽可以防核輻射。此消息一出,我國部分地區立刻出現了搶購食鹽的瘋狂事件,許多地區的食鹽在一天之內被搶光,更有商家趁機抬價,平日幾元錢一包的食鹽漲到了10多元錢。
與此同時,一些曾經被冠以“防電腦輻射”“防手機輻射”字樣的食品、保健品,搖身一變增加了防核輻射功能。記者在搜索網站上輸入“防核輻射”幾個字,各種各樣的產品便蜂擁而出。記者看到,一款名為3M的防細微顆粒物口罩,號稱可防核輻射塵;一款美國某品牌生產的海藻碘片,用了大量與日本核輻射有關的圖片進行宣傳,聲稱其成分來源于海帶,可防核輻射;一款純手工香皂的廣告宣稱“防輻射、祛輻射灰塵、日本核泄漏必備,一口價368元”。另外,葡萄籽精華、韓版防核輻射高效金屬鈦鍺手鏈等產品也在網上熱賣,還有不少手鏈、牛仔褲、熏香蠟燭、衣服、投影儀、情侶卡通內褲等商品,也都貼上了“防核輻射”標簽。在北京市知春路附近,甚至有房產中介公司打出了這樣的宣傳語:“房子外墻經由特殊處理,能防核輻射。”
點評
從搶購碘鹽到搶購醬油、碘片,再到搶購肥皂等所謂的防核輻射商品,不少消費者只要聽到與防核輻射沾邊就圍了上來,為的是求得心理安慰。防核輻射商品之所以能夠熱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部分消費者的過度恐慌,所以,加強民眾對核輻射相關科學知識的普及十分必要。商家這種在缺乏可靠科學依據的情況下,隨意宣傳自己的產品可以防核輻射的做法,不由得讓人懷疑,這難道又是一次逐利忘義的炒作行為?
有關專家指出,無論是從材質上還是從價格上來看,那些蠟燭、口罩、牛仔褲等商品都不可能具有防核輻射的能力。有商家將一些防普通輻射的產品夸大為能防核輻射,是在偷換概念,有意誤導消費者。核輻射與生活中電視、冰箱、電腦、手機等許多電器產生的電磁輻射不同,它的能量更強,密度更高,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商家這種利用消費者的恐慌心理,炮制或包裝所謂防核輻射商品的做法,不僅喪失了商業道德,有些還觸犯了法律的底線,比如有些商家關于戴上項鏈、手鏈就能防核輻射的宣傳,已涉嫌夸大宣傳或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并嚴重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5餐飲團購玩陰陽菜單
回顧
團購菜單上標價 78元的“燒味三拼”實際僅49元、實際價僅13.9元的臘味飯在團購券上卻標成了29元……面對各大團購網站競相推出的“超低價”團購活動,一些細心的網友發現,有些商家悄悄拿出陰陽菜單來應付,讓消費者深感上當受騙。
同樣的原料、同樣的做法和分量,但是大堂散座和包間內的菜單價格卻不同;拿給本地市民的和給外地游客的菜單價格不同;要發票的和不要發票的菜單價格不同;團購的與非團購的菜單價格不同……這就是一些餐館暗中多賺錢的方式——陰陽菜單。
2011年11月26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通知,對餐飲行業進行價格大檢查,知名飯店、連鎖餐飲企業成為重點檢查對象,檢查內容包括明碼標價、陰陽菜單、漲價幅度等。
點評
事實上,陰陽菜單是許多餐廳中存在的一種潛規則,長期以來廣為消費者所詬病,也一直解決不了。這里面有監督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同樣也有餐館負責人的僥幸心理在作祟,F在,陰陽菜單被商家用來敷衍低價團購,這同樣也是商家的僥幸心理在作祟。
消費者之所以喜歡團購,是因為其所銷售的商品便宜,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僧斎藗儼l現這一切都只是商家設下的一個圈套時,還會相信團購嗎?團購作為經濟實惠的一種新興消費方式,在我國發展迅速并且前景被看好。要讓這個新興的消費市場健康發展,就需要一套更加明確的規則和監管機制,使那些不法經營者再也不能混水摸魚,而消費者則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警惕掉進團購消費的陷阱。
6“健康教母”養生鬧劇
回顧
馬悅凌,本是一名護士。但隨著2007年9月由她所撰寫的《不生病的智慧》一書出版,她開始受到人們的追捧。該書封面標注著這樣的話語:“‘健康教母’馬悅凌告訴你99%的疾病都可以靠自己用補氣血的方法治好”。該書一出來,迅速占領了各書店的暢銷榜,被評為當年十大健康好書之一。隨后,馬悅凌又出版了《溫度決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與《馬悅凌細說問診單》幾本書。在她的書里,固元膏滋補、艾條灸治病、吃泥鰍去虛火、吃海蝦補腎是最常出現的養生觀點。這些書流行后,其推出上市的馬悅凌固元膏更是風靡全國。馬悅凌宣稱:自己掌握不生病的智慧,所有疾病均來自寒涼。另外,她還說,她創造了醫學奇跡,治愈了截癱、癌癥、漸凍人癥,并向艾滋病發起挑戰。由此,馬悅凌被人稱為“健康教母”。
2011年上半年,100多人因按照她書中所寫的生吃泥鰍而導致中毒,使其提出的一系列養生論遭到質疑。對于她那本暢銷書《不生病的智慧》,有網友稱其是“將大眾雜志上的科普文章、醫學雜志上的介紹以及醫藥小報廣告拼湊在一起”。
2011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24種編校不合格的養生保健類圖書,其中馬悅凌的成名作《不生病的智慧》,因涉嫌非法行醫被要求全部銷毀。同時,南京衛生局也表示,并未發現馬悅凌的任何護士執業注冊登記信息。至此,“健康教母”神話破滅。
點評
近年來,利用公眾對健康養生的熱望和對妙手回春的祈盼,一些個人和組織打著所謂專家、權威的幌子,迷惑或欺騙消費者,借機斂財,冒出了一個又一個神醫、大師,而這類人的真實面目又都一個個被戳穿,狼狽收場。其實,只要人們略有科學常識,就會發現這些包治百病的養生宣傳都是虛假的,只不過是用來吸引人們眼球的招數而已。
既然有了張悟本的前車之鑒,為何馬悅凌還能備受追捧,讓養生忽悠鬧劇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毫無疑問,馬悅凌們的前赴后繼是監管之失。透過神醫、大師們的走紅,我們幾乎看不到養生保健出版市場最基本的門檻,而少數傳播媒介更是在無底線地充當著吹鼓手的角色。在找不到養生領域對口管理單位和監管標準嚴重缺失的情況下,面對巨大的利益,馬悅凌等人的出現也就毫不稀奇了。遺憾的是,我們公共職能部門未必善于事后打擊,卻也不太善于事先發掘這個市場,給無數“健康教母”這樣的鬧劇提供了空間。如果不從監管入手,那么無論是張悟本還是馬悅凌,他們只是過客,而并非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