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蘇雪燕、劉詩平)一邊是銀監會三令五申要求銀行公布服務收費價目、杜絕不合理收費行為,一邊則是銀行公開的收費服務價目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連日來,關于銀行收費公示的現狀,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專家認為,銀行與客戶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權利不對等,在服務收費問題上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同時一些銀行在績效考評中對業績指標、手續費指標層層加碼。要從根本上解決銀行收費問題,必須進一步改革和開放銀行業,使競爭更充分,同時加強監管,使銀行切實轉變績效考核機制。
收費公示“不充分”
根據銀監會要求,銀行在3月底前要對現行收費服務價目進行全面梳理檢查,并在總部網站上統一公布或印制手冊發布。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一些銀行網點時看到,各銀行已將服務項目價格表放在大堂內或貼在墻上,或在電子屏上與其他信息一道滾動播放。
大多數客戶對銀行公開收費表示贊賞,同時認為公示的收費項目存在明顯“縮水”,對于在一些銀行網站上仍然查閱不到收費項目明細表示不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銀監會要求銀行對各項收費實行“明碼標價”,并杜絕不合理收費、不規范經營行為。但是,一些銀行在“明碼標價”問題上,不是以顧客為本,只是為了應付監管層的檢查而做出一些姿態,服務意識不高,收費公示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對此,一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銀行制定了中間業務收入增長指標,而且指標不低。在考核壓力下,銀行當然不愿意主動調整和放棄收入頗豐的收費項目。
從剛發布的2011年上市銀行年報上看,去年各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深發展、興業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速都在80%以上,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增速50%至60%,農行、建行則在30%至40%。
- 1
- 2
- 3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