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月19日),一則報道把知名乳品企業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卷入“工業明膠”風波中。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在15日發生縱火事件的河北阜城縣學洋明膠蛋白廠,發現了一個記賬的冊子,根據記載,北京三元食品等公司與該廠有業務往來。
據報道,該記賬冊子中所記載的與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有聯系的電話為69776244!睹咳战洕侣(微博)》記者發現,網上有信息顯示該號碼為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乳品四廠業務處電話,該廠廠長為陳慧峰。但該號碼在昨日一度無人接聽,隨后變為“您撥打的號碼不存在”的提示音。
昨日下午,三元針對《南方都市報》的上述報道聲明稱,“經核查,公司從未與河北學洋明膠廠有任何業務往來;2003年前我公司從未使用明膠,2003年~2005年使用美國卡夫明膠,2006年至今使用法國羅賽洛明膠,明膠只是在個別產品使用,且完全按照國家規定使用;公司一直對供應商實施嚴格的管理審查機制。供應商需經質量、供應、技術等部門的聯合審核,并采用了獨特的供應商二方審核機制,即聘請專業的二方審核機構及行業權威專家對供應商實施了全方位審核,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確保所有原輔料合格”。
乳制品被傳出添加“工業明膠”的事件最初源于央視主持人發布后又刪去的微博,之后幾位乳制品行業人士相繼出面澄清稱,攤到每件產品上,工業明膠與食用明膠成本差別細微,并由此認為乳企不會使用工業明膠。日前這一質疑在“毒膠囊”事件之后又被舊事重提。
在藥用膠囊被曝光以 “工業明膠替代食用明膠”之后,知名網友周筱赟發微博稱,“央視揭露破皮革熬制工業明膠做藥用膠囊,重金屬鉻超標。工業明膠能做膠囊,為什么不能做老酸奶和果凍?”
“我們只是從成本這個角度去進行計算和推理,但是實質上有沒有(工業明膠),更便宜的東西只要有錢有利潤都會有人去做,有人去冒險!比闃I專家王丁棉說。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食用明膠相比工業明膠制作工藝更復雜,生產周期也更長,而且在目前的檢測中,無論食品中添加食用明膠還是工業明膠,檢測結果都是水解蛋白。“但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檢測,就是檢測這個酸奶里邊重金屬超標與否,比如說鉻、鉛、磷等,還有就是檢測是否含有甲醛。檢測這些就可以知道它是工業用的還是食用的,食用的是絕對不能含這些東西的!
王丁棉也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乳制品檢測中沒有專門針對是否含有工業明膠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