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名字叫做“××山泉”的水,可能是山泉水,也可能是礦泉水,甚至還可能是純凈水。“山泉水的概念很模糊。”業內人士認為。在準備三年后,《飲用天然山泉水》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在下個月即將強制執行。盡管在水源地保護和理化指標上都有創新和嚴格的要求,但是“是否只有山泉水才能以某某山泉為名”這一關鍵問題,暫時還未獲解。
據介紹,《飲用天然山泉水》是《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廣東省的第一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廣東省瓶桶裝飲用水行業協會會長羅坦介紹,新標準根據天然山泉水的特點,參照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歐盟、美國等飲用水標準,作為本標準起草制訂的基本依據。《飲用天然山泉水》地方標準概括了國內有關天然山泉水標準定義規定的范疇,準確定義了廣東省天然山泉水的特征,對天然山泉水生產企業的水源地、標簽標注、產品出廠檢驗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理化指標更合理、更嚴格。
首次提出水源地保護概念
羅坦介紹,新標明確規定天然山泉水生產企業的水源必須是取自山體范圍內的,不得異地灌裝,對水源設立保護區,且對水源有具體的檢測指標。
此外,水源地必須設立衛生防護區,取水點外圍半徑15米范圍為嚴格保護區,50米范圍為限制區,不得有居民和工業活動。同時每年要進行一次水源水質項目檢查。
解決臭氧超標和菌落總數矛盾
關于“溴酸鹽”和“菌落總數”指標打架的討論已持續數年。有企業認為,“菌落總數”標準相當嚴苛,每毫升不得超過50個,為加大消毒力度只能投入更多臭氧,但投入臭氧就會增加“溴酸鹽”的釋放,這是導致不少飲用水抽檢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
羅坦介紹,目前廣東取得QS認證的水企有720家左右,2011年全省抽檢500家,溴酸鹽超標的為90多家,其中包含數家中小型山泉水的桶裝水產品,說明大多數企業都能有效控制。
鼎湖山泉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超標的廠家在采用臭氧殺菌時濃度控制不當,菌落總數的控制需要嚴格控制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這個過程至少要花費幾十萬對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很多小廠家無法做到這一點,并非所謂的指標打架。
對溴酸鹽,新標最終參照國家標準對該消毒副產物限定為≤0.01mg/L;讓企業屢屢“撞線”的菌落總數繼續保留。專家指出,對新標準堅持保留菌落總數,將加快行業洗牌,未來設備技術跟不上的小水企,勢必退出市場。
新標準首次取消PH值
廣東省瓶裝飲用水行業協會專家顧問組組長馬幼祺介紹,為防止在飲用天然山泉水中添加含氯化學消毒劑而制訂了“亞氯酸鹽”的限量指標,考慮在包裝容器消毒清洗后可能帶來的消毒劑微量殘留,標準中讓企業屢屢“撞線”的菌落總數繼續保留≤0.2mg/L。
此外,新標準還首次取消了PH值。對此馬幼祺介紹,在WHO的相關標準中,對水的酸堿度要求為6.5-8.5之間,目的是考慮了輸水管道的腐蝕性,而非對健康。目前沒有資料可以證實水的酸堿度會引起人體健康的改變。“湛江紅土地區自來水的酸堿度長期在5點幾,但當地居民的身體沒有異常。”
認清山泉水還要看標簽
■消費指南
根據廣東省瓶桶裝水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廣東省內主要的包裝飲用水有四大類,分別是:飲用天然礦泉水、瓶裝飲用純凈水、瓶裝飲用天然凈水、飲用礦物質水。這四個水種占了廣東98%以上的市場。廣東省瓶桶裝飲用水行業協會會長羅坦介紹,目前從整個行業來看,純凈水增長幅度達到15%,礦泉水增長幅度12%,山泉水增長幅度15%,礦物質水增幅10%。就市場份額而言,純凈水仍然是大頭,占據60%份額, 礦泉水其次,占據20%份額,山泉水占據15%份額, 礦物質水5%。山泉水近年來的增長勢頭迅猛。
但記者日前走訪廣州一些商超時卻發現,同樣叫做某某山泉,竟有不同的水種之分。知名品牌部分,除了鼎湖山泉、王子山泉等山泉水品牌外,還有以景田百歲山、華山泉等以山為名的礦泉水和農夫山泉等飲用天然凈水。而一些小品牌也紛紛傍上名山,以山泉水、礦泉水之名搶占市場。記者發現,一款產于廣州花都名為山泉的水,在包裝上附有一行小字:飲用純凈水。
但就標準實施后,非山泉水能否冠以山泉水之名這一問題,鼎湖山泉董事長吳木生認為,某某山泉是商標名,并非產品名,因此非山泉水依然可以冠山泉名。“要區分還得看標簽上是否有注明“飲用天然山泉水”,以及執行的質量標準。(記者 吳旦穎)
已有14000條與菌落總數 水源地保護 羅坦介紹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