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業亂象由來已久,近來更是丑聞疊出。一直號稱直銷行業領頭羊的安利已搖身一變成為某大型國有銀行總行的福利,甚至連小小的游泳館停業,180多名顧客的卡內余額都要被迫用于購買安利產品。不禁要問,安利何以如此囂張?無獨有偶,南京年過九旬的張老先生去世后,他生前購買的十幾年都吃不完的中科集團十余萬元的保健品成為留給子孫們的遺產。
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市場亂象折射保健業監管缺失。保健品不該是市場監管的盲區,監管部門該有所作為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營造健康的市場氛圍。
安利產品變身銀行福利 水有多深?
安利的產品相對低端,價格卻并不低,在市場上很難獲得大多數消費者青睞,但若變身福利發放,使用或丟棄,還真是兩難。某大型國有銀行李小姐收到單位的婦女節禮物就是價值201元的安利四件套——絲婷去屑調理洗發露、絲婷去屑調理護發素、雅蜜潤膚沐浴露250毫升、麗齒健多效含氟牙膏,這四種產品的市場價格分別為52元、52元、38元和39元。很明顯這四件套價格高于市場上同類洗化用品的價格。
實際上,國有銀行作為安利的大客戶,可以享有八五折的價格優惠,而且銷售人議案還可最高獲得20%的價格返點,也就是說銀行員工獲得安利產品實際價值僅為產品標價的65%。也可以說,看似李小姐201元的禮物實則只值130.65元,對銀行員工來說,這是福利變相縮水。對銀行采購人員及安利銷售人員來說,恐怕要大賺一筆,實際上也很難讓人相信他們背后沒有貓膩。
中國是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場,據數據顯示,公司2010年全球營業額為92億美元,在華營業額就達32億美元,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安利瞄準中國,看到了直銷帶來的豐厚利潤,但作為中國的監管者又該如何避免其銷售行為催生的灰色利益鏈?
游泳館停業 180多顧客卡內余額被迫買安利
這不是危言聳聽。安利產品的確已浸染于人們生活的許多領域,甚至連小小的游泳館停業,180多顧客的卡內余額都要被迫用于購買安利產品。
2011年7月前后,濟南市民劉女士在重汽翡翠郡小區內的一家“傳奇寶貝嬰幼兒游泳館”辦了張會員卡,充值1500元。2012年初,劉女士發現這家店以維修鍋爐之名緊閉大門,僅留下一個電話號碼。劉女士卡內的一千多元也無法退還,只能購買等值的安利保健品。
尚不知游泳館為何偏偏選擇安利保健品作為賠償,但安利作為最大的直銷企業與此事難脫干系,有強買強賣之嫌。其實這也是保健品銷售的慣用招數。
九旬老人過世 十余萬中科保健品成遺產
中老年人一直是購買保健品的主力軍,或因身體所需,或以備不時之需,或者只因為難以招架銷售人員的“熱乎勁”。
南京的張老先生就在這種“熱乎勁”的忽悠下,買了十余萬他十幾年也吃不完的保健品。據張先生的家人說,推銷這些保健品的都是女孩,她們往往趁他們不在家的時候過來,一進家門就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叫得比親生的還親熱,讓老人頭腦一發熱就掏錢買下了。
九旬老年人“頭腦發熱”情有可原,保健品公司“頭腦發熱”可難辭其咎。中科集團公司不顧老人的身體狀況一味推銷,才導致“人沒了,保健品還在”成為笑談,但為何一家三年廣告55次的公司能如此肆無忌憚呢?
三年廣告違規55次 中科哪兒來的底氣?
據不完全統計結果顯示,南京中科在過去三年的時間里,有近55次廣告違規情況被通報。
最近的一次是據2011年12月6日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2011年第10期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總第70期)”信息顯示,南京中科藥業有限公司的“中科牌番茄紅素膠囊”、“中科創新牌靈芝孢子油”、“中科牌甲爾膠囊”因廣告違規3次以后被通報。而張老先生購買的保健品里就包含有“番茄紅素”。
為什么中科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違規操作?為什么中科屢屢違規,還有消費者會“自愿上鉤”?
保健品市場亂象多 監管存在盲區亟待加強
安利、中科集團之所以敢一再犯險已經凸顯保健業監管亟待加強。
其實,從他們的營銷模式中不難發現,他們的招數不外乎:是靠虛假宣傳和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夸張的銷售方式有明顯的欺詐傾向,以虛高的價格騙取老年消費者的錢財甚至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
種種亂象,職能監管部門不能坐視不管,更不能只是“運動式懲戒”。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媒體曝光——監管處罰——企業道歉,之后便不了了之。公眾的萬千期待最后只化作輕煙消散。
所以,保健業紛繁復雜的景象已讓消費者無所適從,監管部門更應該有所作為。如把好廣告宣傳關,杜絕虛假宣傳,中科能一再蠱惑消費者,與其投入的廣告宣傳不無關聯;還要利用媒體的優勢加大宣傳,使消費者不盲從,能正確看待、使用保健品;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對那些涉嫌欺騙消費者的企業該有所處罰,以儆效尤,還消費者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遲月)
已有300000條與安利 國有銀行 卡內余額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