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建議受騙者,整理好自己的受騙經過、合約書、受騙金額等文件在近幾日到公安機關備案。
近日,自稱是廣州“曹教授”黑發館員工的蘇先生報料稱“曹教授”出了問題,已經3個多月沒發工資,而店里使用的“專利產品”涉嫌假冒偽劣。在記者調查過程中,26日報料人再次致電稱,“曹教授”黑發館在廣州多家分店店長“攜款潛逃”了。
昨日,記者走訪發現,這家自稱擁有高科技多項專利技術的養發機構,多處門店早已人去樓空,得知上當的消費者聚集討要說法。
所謂毛囊檢測只是瞎蒙
在“曹教授”黑發館廣州大道北分店,記者看到很多精美的宣傳冊,上面稱自己的“白發轉黑發技術”擁有七大效果保證,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專利研制”、“稀缺的系列產品配方”、“七大權威機構安全認證”等。
除此之外,“曹教授”黑發館一直以來都不惜重金投放廣告,不僅請來了某香港知名女星為其代言,在電視、報刊的熱門時段和重點版面也頻頻露面。
如此強大的包裝陣容,很多消費者都心甘情愿出高價買服務。
據蘇先生介紹,僅僅一家分店,幾個月來收納的會員就有200多名,其中以40歲到50歲的中年人居多,男女都有。“顧客進店后,我們會先給他做一個毛囊檢測,再免費做幾次服務,最后才勸他辦會員卡等。”但是,張先生透露,“所謂的檢測就是用一個放大鏡看看,做個樣子而已。”
“曹教授”黑發館的招牌是“治療白發與脫發”,而這兩類藥物的價格高得離譜。治療白發一個療程3980元,治療脫發一個療程3850元,一年就是四個療程。但高額的價格并沒有嚇倒絡繹不絕的消費者,反而“越貴大家越放心”。
“藥都是從蘇州發過來的,看起來很劣質,都是大瓶裝的,味道也很刺鼻。”蘇先生稱,進貨后,店員再把這些一模一樣的藥水分別往各種不同的小瓶里灌,完全談不上廣告中所說的“根據男女分治、年齡、體質、環境不同進行辨證施治”。
蘇先生表示,曾經也有消費者質疑過藥物的效果,但店員就會找各種理由來反駁,比如“睡眠不夠”、“精神狀態不好”、“中藥效果慢”等等,總之把責任都推搪去。
無所不用其極的忽悠手段,讓在此工作了3個月的蘇先生很“吃不消”,為了進一步弄清“曹教授”的真實面目,他通過微博與“曹教授”黑發館宣稱的代言人某香港著名女星取得了聯系。
“對于我說的這些,這位女星很吃驚。”蘇先生說,據該女星稱,代言至今,她也從未見過所謂的“曹教授”本人。
記者了解到,我國把化妝品分為非特殊和特殊用途兩類,現行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明確規定了特殊用途化妝品的類別,即用于育發、染發、燙發等功效化妝品。用于育發的化妝品,不能說它可以生發,讓無發者長出頭發,不得宣傳療效。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必需由衛生部檢測批準并頒發特殊用途化妝品許可證后才能生產和銷售,即“衛妝特字”。
“曹教授”雖然在廣告中打出生發、白發轉黑的廣告標語,但產品都是用烏發和養發等名稱。產品批準文號也是衛妝準字,并不是衛妝特字。
分紅未兌現店長已跑路
“曹教授”黑發館的營業執照上注冊的是“廣州市恒曄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畢劍。從廣州市工商局網站上可以查到,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化妝品和生物科技的技術研究、技術咨詢;銷售:化妝品。但是,除了直接賣藥品,“曹教授”黑發館還通過加盟開店、投資返利、購買保健品等方式盈利。
“以高額的分紅吸引你投資,看起來只賺不賠的事,其實都是騙人的。”蘇先生說。
“買得越多,價格越低,分紅也越多。”蘇先生稱,購買3至5套保健品,可以享受7.5折優惠,到了年底還有25%的分紅;購買5至10套,價格打7折,年底可享受30%的分紅;購買10至30套,價格打6.5折,年底可享受35%的分紅。以此類推,最高可享受45%的分紅。
這種方式的營銷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其實就是先讓你出錢買產品,到了年底找各種理由拖或者像現在這樣干脆跑路,最后消費者的錢就都被忽悠進他們的口袋了”。
除了保健品投資,“曹教授”黑發館還接受直接加盟。40萬元至50萬元是投資加盟價,而投資返利則是5萬元起,“曹教授”以與顧客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形式約定“一年后,退還本金,同時給予投資額的20%的分紅”。
美好的預期讓很多人上了當,有人一下子就砸進去了35萬元。而這種變相集資的手段也讓人聯想到了蘇浙一帶曾風行一時的“塑年堂”發療連鎖機構。蘇先生稱,“聽蘇州過來的老員工說,‘曹教授’就是塑年堂,藥都是一樣,只是換了一個牌子而已。”
店員被拖欠3個月工資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廣州大道南的“曹教授”分店,曾經人來人往的店子已經變得一片狼藉。黑發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3個多月沒領到工資了,現在還住在原來的員工宿舍內。
據悉,這家分店一共有8名店員,現在他們只能把店里面能賣的東西都賣掉。“一個沙發賣100多,換一點生活費。”
與店員的無奈相比,聞訊前來的客戶更多的是后悔與懊惱。“當初看他的廣告做得這么好,不會想到是個空殼公司。”王先生說,他在這家店開張時就辦理了會員卡,后來又購買了1萬多元護發養發產品,但經過近半年的護理,他的脫發現象一點都沒改善。
受騙者李先生,不僅辦了會員卡,還花了10多萬購買各種保健品,“那個冬蟲夏草也不知道是不是面粉做的。”
現場介入調查的白云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吳姓警官介紹,這家店的消費者受騙金額最多達到了30萬元,“不過相較其他店來說還算少的,東莞有人被騙了100多萬”。
“保守估計,受騙的也有上千人,我們只能說會盡力抓捕相關人員歸案,至于他們有沒有能力賠償,我們也不清楚。”吳警官表示,如果相關負責人無力賠償,那么只能處以刑事責任。(記者 徐滔 實習生 沈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