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標高商品的原價,再以誘人的折扣促銷”,家樂福武漢6家超市登上武漢市物價局黑榜,并被處以罰款。而在國際市場上,家樂福近兩年呈店面收縮態勢,相繼退出部分國家市場。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王丹青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家樂福屢現類似問題或與其靈活的權限劃分模式有關。
“價格欺詐”重襲
6月17日,武漢市物價局通報稱,該局對7家超市的 “標高商品的原價,再以誘人的折扣促銷”行為進行通報,并共計處以50萬元的罰款。其中有6家為武漢漢福超市(即家樂福公司在武漢開的家樂福超市門店)。據記者了解,這6家門店共被處以罰款45萬元。
通報顯示,武漢漢福超市武漢光谷店于4月3日至4月16日,開展了“購愛仕達產品滿額送禮”的促銷活動。活動期間銷售的愛仕達無油煙鍋標價為239元,而在促銷前7日內即4月2日,該商品的實際成交價為199元。而其他幾家漢福超市門店大致也被武漢物價局發現類似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根據規定,在開展優惠折價活動中,標價不得高于折價活動前七日內在賣場的最低交易價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6月19日)致電武漢漢福超市方面,武漢漢福超市有限公司回應稱,事件后,該公司立即針對在促銷檔期上的操作失誤進行調查并嚴肅處理,并承諾在以后的工作中將引以為戒,加強監管,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同時將嚴格執行“五倍退差”政策,補償因不當促銷而造成的損失。
去年,家樂福就曾因“陰陽價簽”被國家發改委點名,并被重罰超過500萬元。該事件后,家樂福宣布首先在廣州新市店設立“價格中心”,由專門的“價格協調員”和顧客組成的“價格監督員”監督貨物價格,宣稱一切合理的價差理賠在10分鐘內解決。
然而,僅隔一年,“價格欺詐”問題再度出現。
徘徊“放權”十字路口
對于家樂福再曝“價格欺詐”,王丹青認為,這可能與家樂福靈活的權限劃分有關。他認為,家樂福在放權的同時放掉了一些關鍵環節,由于近幾年其經營壓力較大,一些門店在業績的壓力下,采取了一些違規的行為。
在中國的商業零售領域,家樂福和沃爾瑪分別以“分權”和“集權”管理模式著稱。家樂福在1996年進入中國后,靈活的分權模式幫助其快速擴張,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家樂福在中國的店面總數已擴張至約180多家。不過,王丹青告訴記者,近幾年家樂福的擴張態勢呈現收縮。并不是家樂福增長不夠,而是其他的競爭者步伐太快。隨著沃爾瑪等同類競爭者進入中國,近幾年家樂福與同類超市在核心競爭力上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差別。他還指出,早期推動家樂福迅速擴張的“分權”模式已開始顯現出問題。
事實上,從全球市場來看,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收縮并不算明顯。據記者了解,此前幾年,家樂福相繼退出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市場。今年6月18日,有媒體報道稱,家樂福在希臘的合伙人出售雙方在希臘合資企業的股權,同時提取規模巨大的非現金費用,這意味著家樂福或將撤離希臘市場。
家樂福在全球市場收縮的同時,又傳出其要模仿老對手沃爾瑪,進行總部“集權運動”。
王丹青認為,由于中國市場區域差異性比較明顯,因此即使是集權模式也需要適當放權,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取勝。而就家樂福的“價格欺詐”問題,除了“放權”模式影響外,王丹青認為也與此前國內對家樂福等類似的問題懲罰不足有關。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百貨類投訴占比達27.4%,成為被投訴第二多的行業。
已有230000條與家樂福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