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李靜)針對有媒體指出張裕葡萄酒檢測出農藥殘留,上周六(11日),張裕公司聯合中國酒業協會召開媒體溝通會,稱我國葡萄酒生產標準中尚無對農殘的規定,即使按國外相關標準衡量,張裕葡萄酒農藥殘留遠遠低于歐盟限量標準。
總經理回應“農殘”質疑
8月9日,《證券市場周刊(微博)》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新一期雜志將刊登封面文章《張裕“農殘”》,這一消息在次日得到廣泛轉載傳播,受此消息影響,張裕股價大跌。
《證券市場周刊》指出,將三家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送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均檢測出多菌靈或甲霜靈殘留。而多菌靈為美國禁用的農藥,有導致肝癌的風險。其中,張裕葡萄酒殘留值超過另外兩家。
張裕公司總經理周洪江在溝通會上表示,目前葡萄酒生產的國家標準中對多菌靈、甲霜靈的最大殘留量沒有規定,但國家在GB2673-2005《食品中農藥的最大殘留量》中對葡萄中多菌靈和甲霜靈的限量標準作了規定。
根據檢測數據,此次被檢出農殘的兩個葡萄酒樣本中,多菌靈含量僅為歐盟限量標準的1/318—1/26,僅為國內《食品中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1/1911—1/154;甲霜靈含量僅為歐盟限量標準與國內標準(等同)的1/474—1/71。
送檢產品來源存爭議
周洪江在溝通會上還表示,截至目前,仍無法確定這些送檢的葡萄酒中有張裕產品。
據他介紹,在此事經微博曝光后,張裕相關負責人曾來到該家媒體以求得溝通、欲了解產品具體購得渠道等信息,但被拒絕見面。因此,目前還無法判斷這些產品就是張裕的產品。他表示,“對于此次謠傳和個別虛假報道,公司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經濟損失需要評估”
此事件發生后,周洪江介紹,這一事件對公司的銷售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各地都有經銷商在詢問,個別商場已經提出下架。“昨天整個銷售系統處在一種比較紊亂的運作當中,銷售的整體經濟損失的評價,我想通過一段時間會評估出來。”周洪江表示。
■ 鏈接
專家:美國也用類似農藥
中國著名葡萄種植專家、山東省葡萄酒研究院研究員朱林告訴記者,釀酒葡萄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真菌性病害,甲霜靈和多菌靈是兩種常見的葡萄用農藥,世界各主要葡萄生產國都在使用,而且都有相應殘留標準。
這些農藥主要能起到對葡萄的保護作用,毒性很低,代謝周期短,只要按標準和規范使用,不會造成影響。朱林介紹,即使是法國波爾多等產區,在一些多雨年份,每年使用農藥也會達到10多次。
對媒體報道稱“多菌靈在美國不允許使用,因為會導致肝癌”的說法,朱林表示,據他所知,美國允許使用甲基托布津,也有相應的殘留量標準。
“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的區別只是商品名,為抵抗病蟲害的抗藥性在分子結構上稍有改進,根本上使用的還是這些成分。”朱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