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降了價格還在漲洋奶粉底氣何在?
每一次洋奶粉漲價,幾乎都聲稱“配方升級”“成本上漲”。但是,王丁棉認為這“都是商家漲價的借口”。事實上,洋奶粉提價與三大因素有關:
一是國內外奶粉廠商希望尋求最大的利潤空間。
一罐洋奶粉從國外進入國內銷售,增加的成本不外乎在關稅、運輸成本、商家利潤三方面。
就關稅而言,去年12月,財政部宣布從2012年開始,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的730類產品將降低關稅,平均稅率僅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但關稅下調并未阻止洋奶粉頻繁漲價。王丁棉認為,洋奶粉價格高企的原因不是關稅,不是成本,而是追求高利潤。
再看看運輸成本,以今年1月份上海海關進口奶粉平均價格每噸5103美元計算,1千克奶粉約合32元人民幣。據估算,即便加上包裝、運輸和銷售費用,每罐(900克)奶粉成本不會超過100元。
商家利潤也不小,業內人士稱,洋奶粉進入中國,國內總代理利潤費用10%左右,地區代理商利潤費用15%左右,經銷商利潤20%-30%,渠道成本費用10%-20%,國內銷售經營成本20%-30%,所以價格比在境外翻倍。
二是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不信任而對洋奶粉產生過度依賴。
由于此前國產奶粉頻出事故,導致消費者產生疑慮,轉而追捧洋奶粉。又因為洋奶粉國內外售價懸殊大,讓網上代購生意越來越火,我國內地游客返途背奶粉,也成為一道風景線。
三是洋奶粉在國內已形成絕對話語權,提價不會對他們的銷售產生影響。
據了解,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蛋糕”價值大約350億元,而洋奶粉市場份額占比超過70%,因此價格話語權被握在洋奶粉手里。正因如此,才讓其有底氣頻繁漲價,追求利潤更大化。
記者從一份公開資料上了解到,據美贊臣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整體毛利率自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在63%以上。合生元年報則顯示奶粉業務的毛利率超過70%。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