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微博)獨家報道
在毒膠囊、地溝油入藥之后,中藥造假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9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稱,安徽省藥監局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對嚴重違規的8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給予停產整頓,收回6家企業的GMP證書,并對12家企業進行立案調查。
中藥造假到底是這些企業個體行為還是行業潛規則,藥監局為何單單點名亳州,這個被譽為中國“藥都”的城市到底隱含著怎樣的秘密?
21世紀網來到安徽亳州,對這個中國“藥都”的進行了一番探訪。
圖為中國最大的中藥交易市場——安徽省毫州市
此次涉藥企業之一安徽維濤公司,日前,國家藥監局公告,安徽國鑫等藥企用化工原料染色中藥,摻假摻雜成為潛規則。
藥都熱鬧依舊
一出火車站,一股濃重的中藥味便撲鼻而來,直行300米左右,便來到了中國最大的中藥交易市場。
雖然剛剛被點名通報,但整個交易市場依然熱鬧紛繁,攀談生意的采購商隨處可見,在市場的幾個出口處,成群結隊的三輪車進進出出,顯然藥商們的生意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21世紀網詢問了幾個商戶,不是剛剛被查出有飲片企業造假,為何生意還這么好,商戶們大都報以一笑,其中一位商戶表示,“這才哪到哪,查假藥最嚴重的非典時期,也沒怎么地。”
市場上的藥材
21世紀網在毫州現場調查了解到,市場里經常查假藥,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商戶們也習慣了。如今,“染色中藥”涉事企業生產的部分問題中藥飲片已經進入流通、使用和中成藥生產環節。
據了解,2003年,因為非典,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藥材十分暢銷,價格一夜之間翻了幾倍。但即便如此,一些不法商販仍不滿足,他們利用中藥難以辨別以次充好、大肆作假,獲取暴利,其中以亳州為甚,被中央電視臺曝光之后,停業整頓達三個月之久。
“市場里經常查假藥,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商戶們也習慣了。”一位經營金銀花的商戶告訴21世紀網。
“你要是早兩天來,這里更熱鬧,藥博會剛剛結束,全國各地的藥商幾乎都來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亳州已連續舉辦27屆藥博會,今年的28屆藥博會開幕時間剛好在9月8日藥監局發布公告之時,在9日晚上的開幕儀式,對此卻并未提及。
在市場里,21世紀網發現了此次被曝光的一家名為安徽海鑫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的兩間門面,大門正開,仍在正常營業。
當21世紀網拿起一包人參飲片詢問價格時,其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只展示不賣”,但對于為何不賣以及何時能賣則表示“不知道”。
一位飲片企業的負責人王天林告訴21世紀網,現在現在是受處分的企業自查自糾階段,過了20號,藥監局要挨個的查。
農戶、藥商價格倒掛
交易市場
在亳州,整個交易市場分為交易大廳和場外兩個交易場所,交易大廳大約有4000個攤位,也稱“大行”,場外大約有400個商鋪,也稱“小行”。
“大行主要是擺放樣品,供采購商看樣,更多的交易其實在場外。”
21世紀網隨機的挑選了幾種中藥材,在不同的商戶哪里得到的價格相差很大。以山萸肉為例,三家分別名為子X堂、同X堂、樂X記商號給出的報價分別為22元、28元、32元。
報價較高的那家商戶表示:“低價的貨肯定是有問題的。”
而報價較低的商戶則表示,山萸肉分浙江、山東、安徽不同地方的,我給你的都是正宗產地貨,可以包交貨(按照買方提供的含量交給公司或者醫院保證不被退貨)。
“我們都是跑量的,去年我們光這個品種就走了有300噸,其他品種也可以做,能提供各種‘價位、檔次’的產品。”
但21世紀網隨后發現,擺著的很多中藥材并非該商戶的產品,由于市場的鋪位有限但商販過多,一般都是幾個攤販合伙租賃一個商鋪,每個攤販只有一小排的位置。
以白芍為例,毫州當地的白芍價格和藥販子之間具有5、6塊錢的差價,當地藥商的解釋是,先進行簡單的粗加工,然后再賣給當地的藥販子,并不承認其售賣的藥材是硫磺熏過的。
據國家藥監局介紹,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生產是中藥生產、經營、使用的源頭,通過染色增重、摻假的中藥飲片,會對后續的中藥生產、臨床配方使用帶來極大危害,造成系統性安全風險。
過去造假都在原材料的等級分類上下功夫,比如把差的中藥材作為好貨來賣,但現在在中藥的種植、飲片的加工各環節造假幾乎無處不在。
“年租金6000左右,好的年頭能賺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差的年頭也有個10來萬。”雖然所占的面積不大,但這些藥販的收入很是客觀,也正因如此,很多藥販都在亳州當地新建的康美中藥城里買了商鋪。這些新商鋪則價格不菲,便宜的都在200萬左右。
除了交易市場最大,亳州也是全國中藥種植面積最大的基地,牡丹、白芍等品種為當地地產中藥。
但通過對當地農戶的調查,21世紀網發現,當地地產的中藥價格甚至比在交易市場上的還要貴。
據當地的藥農介紹,近幾年白芍的價格都還不錯。“過去白芍的價格也就是5元、7元,現在價格都在25、6元左右了。我們先進行簡單的粗加工,然后再賣給當地的藥販子。”
但在亳州市場上,白芍的價格大都在20元以下,這5、6元的差價從何而來呢?
藥農的解釋是,現在的白芍都不用硫磺熏了,因此價格要貴一些。但當地的藥商并不承認其售賣的藥材是硫磺熏過的。
而這樣的情況在當地早已不鮮見。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由于獨活、歐當歸的摻入,原料是25元的岷縣當歸經過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損耗后,價格竟變成比原產地還低的17元。
一些大企業會建立自己的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基地。中國獲得GMP認證資格的中藥飲片企業數量有1032家(根據2011年數據)。中藥與中藥飲片的生產,與乳制品生產的路徑如出一轍。
比如康美藥業,近年投入龐大的資本力量完成了西線中藥王國的建造,先后成功收購年交易量約為全國中藥材市場交易總量50%的亳州、普寧、安國三大中藥材市場,并開工建設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編者注)
藥農種植的中藥材基地
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價格倒掛只是亳州藥材市場亂象的冰山一角,在市場內隨處可見販賣中藥飲片的攤販,而這也是國家所禁止的。
為了整頓藥材市場的混亂局面,防止中藥造假,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已禁止在中藥材市場出售中藥飲片。
除此之外,因為“非典”事件,亳州曾一度將野生動植物、毒麻藥品等中藥產品被清除出“大行”,但時至今日,這些“毒物”又再次回歸。
但這些在造假者面前都還不算什么。
過去造假都在原材料的等級分類上下功夫,比如把差的中藥材作為好貨來賣,但現在在中藥的種植、飲片的加工各環節造假幾乎無處不在。
雖然從2005年起中華藥典已不再允許使用硫磺熏蒸法,但為了防蟲、反腐,硫磺熏仍大行其道。
“只是個別品種不用硫磺熏了;有的品種在產地,當地的藥販子都摻假了;還有好多企業也不規矩,把提取過藥汁的藥材再低價拉回亳州來賣。”王天林表示,“像蒲黃,山藥,生麥芽,幾乎沒有合格的。”
從2005年起中華藥典已不再允許使用硫磺熏蒸法,但為了防蟲、反腐,硫磺熏仍大行其道。
為了了解更多的情況,21世紀網以藥企采購員身份進行詢問,而為了拉攏客戶,一家主營金銀花的藥商向21世紀網透漏了更多的內幕。
“像你這樣沒有經驗的采購員最容易上當受騙了,中藥這個行業是經驗大于學識,貓膩太多。越值錢的假冒偽劣藥材越多,比如西洋參片、人參、當歸等藥材,這種切片類的藥材非常容易摻假。有些小攤會在西洋參片中加桔梗,當歸里面摻獨活,摻入的東西樣子和味道都和真藥差不多。”
一些材質疏松藥材,有時會被摻入硫酸鹽、氯化鈉等增加飲片重量,如砂仁用食鹽水浸泡后加重,通草等用硫酸鹽或糖等浸泡增重等。
據其表示,保守估計,亳州市場的假藥比例在三成左右。
(21世紀網 都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