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叢先生為妻子在H&M濟南專賣店購買了兩件背心,結果經濟南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發現,纖維含量與標識不符,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事后,濟南工商部門又聯合質監部門抽查H&M在濟南的專賣店,抽檢了4個批次的10多件服裝,結果有3個批次不合格。本報日前報道此事后,引起消費者關注。叢先生認為H&M應該道歉,H&M專賣店則拒絕,叢先生因此到專賣店門口向市民展示檢測報告,結果隨身攜帶的海報、檢測報告等被搶走。
-消費者公開檢測報告討說法
21日下午5點,叢先生來到H&M濟南專賣店門口,從背包里掏出一幅海報,用相機三腳架支起來,并穿上一件白色T恤,上面有手寫的字跡。記者在現場看到,海報一面寫著H&M產品被檢測不合格的經過,另一面寫著“買H&M服裝,小心得皮膚病”幾個字,T恤的背面還寫著“H&M賣假貨”,正面寫著“要求H&M登報道歉”等字樣。叢先生將海報支在兩個入口之間的櫥窗前,向過往市民展示。記者注意到,其間從H&M店內走出一名店員,不斷在叢先生周圍徘徊,想要勸阻,但最終沒有開口。
-H&M被抽檢4批次,3批次被判不合格
“工商和質監部門抽檢了4個批次10多件服裝,最后檢測發現,有3個批次不合格。”叢先生向記者展示了蓋有紅色“濟南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驗業務專用章”的檢測報告。報告顯示,樣品為女士背心,檢驗日期為7月19日至20日,依據為我國紡織行業標準《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FZ/T01053-2007),檢驗結論為“不符合標準要求,樣品不合格”。
記者了解到,此前H&M曾多次被檢測出產品不合格。今年1月,上海質監部門檢驗H&M一款貨號為“605040/2011.6”、規格為175/100M的針織毛衣,該產品纖維含量項目實測結果與產品標注的不相符。2010年6月,上海質監部門在抽檢中發現H&M一款針織休閑上衣pH值不合格。“pH值不合格就有可能引起皮膚病。”叢先生說,“H&M服裝出現這么多質量問題,應該給消費者一個說法,并誠懇公開道歉,最好是登報。”叢先生告訴記者,H&M拒絕了他的道歉要求,所以,他決定向市民展示檢測結果,提醒更多消費者謹慎購買。
-顧客檢測報告被搶,警方介入調查
不過,叢先生并沒有順利展示下去。“一下就竄出來倆人把東西搶走了,我都沒反應過來。”叢先生向記者描述了后來發生的事情。當晚7點左右,突然從他旁邊沖出來兩個人,奪過叢先生的海報架和包就跑進了H&M店內。
據叢先生稱,由于事發突然,等他追出去時倆人已跑出去10多米,在H&M店內就“消失了”。他告訴記者,自己只記得兩個人都穿著黑色的短袖T恤,年齡在30歲以下,都為男性。“包里有不合格服裝的檢測報告和購物小票,還有幾百元現金。”叢先生表示,他的相機三腳架是花1000多元買的,也被搶走了。沒能追上搶奪者,叢先生立即撥打了110報警。警方隨后調取了商場和H&M專賣店的監控記錄,準備通過視頻尋找搶奪者,卻發現這個時間段的錄像“失蹤了”。“H&M專賣店說硬盤壞了,所以沒存下來,而商場的監控有錄像,但唯獨只缺事發那段時間的。”叢先生說。記者聯系了負責辦理本案件的振興街派出所民警黃先生,他向記者證實了叢先生的說法。
-H&M稱不認識搶奪者,需總部處理
“他們過來先搶海報,然后才搶我的包,如果只是普通的搶劫財物者,應該不會對海報感興趣。”叢先生認為,搶奪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沖著寫著H&M產品不合格的海報去的,是為了不讓他繼續“展示”。
民警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在調查時詢問了H&M專賣店的工作人員,他們表示不認識搶奪者。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對H&M員工進行仔細詢問,試圖從外圍調查找到作案者。根據法律規定,叢先生被搶物品價值超過 1000元,此案屬于刑事案件。對于叢先生要求道歉和向全國消費者賠償一事,H&M專賣店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類衣物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再一個,他們也沒有權力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上海總部處理。
已有15000條與H&M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