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沒有必要對這件事恐慌”,在羅云波看來,這次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三聚氰胺是人為蓄意添加,而雙氰胺是工藝上的需要。
專家:雙氰胺通常不被認作“毒物”,無須反應過度
“我認識的一些媽媽都在考慮換奶粉,暫時不用新西蘭進口的了。”昨日,一位長期通過網上代購渠道購買新西蘭進口奶粉的消費者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自上周四部分新西蘭奶粉檢出微量“雙氰胺”以來,很多像她這樣的消費者都陷入了恐慌,有些已經更換了所購奶粉的品牌或產地,有些則因為貨少而猶豫不決。
據一些熟悉奶粉代購的人士稱,香港地區的多家超市出現了搶購奶粉現象,而新西蘭進口奶粉則已難見蹤影。
在上海淮海西路的新西蘭紐健力奶粉專營店內,連日來也有不少消費者前來咨詢奶粉安全性問題。銷售人員對本報表示:“消費者對這方面非常敏感。”不過,本報在多家超市賣場了解到,目前看來新西蘭奶粉銷售尚屬正常。
盡管新西蘭有關部門和該國最大的乳制品企業恒天然集團(Fonterra)公告稱,相關批次奶粉被檢出的雙氰胺殘留水平“極其微量”,絕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風險,但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早已是驚弓之鳥的國內消費者已然對這一負面消息做出了反應,國家質檢總局也已對新西蘭有關部門發出了質詢。
本報也發現,上述消息的傳播存在誤讀嫌疑,如新西蘭有關部門并未“叫停”或“禁止”對奶牛牧場直接施用雙氰胺,而是對有關企業自愿暫停使用表示支持;其理由也并非出于食品安全憂慮,而是鑒于此類使用方式及相關殘留量在國際上尚無統一標準,出于對該國出口食品形象的考慮所做的決定。
原料奶粉涉及面廣
作為全球最大的乳品國際貿易商,恒天然集團占全球每年乳品國際貿易總額的近七成,幾乎六成以上的乳品企業都或多或少使用新西蘭的奶制品,新西蘭近八成的牛奶產自恒天然集團。
乳品業內人士透露,恒天然集團出口的奶制品主要是奶粉、奶酪以及少量液態奶。其中奶粉涉及面最廣,幾乎全球主要的幾大奶粉生產商都與恒天然或多或少有關聯。
一名乳業專家告訴本報,國外品牌如多美滋、雅培、惠氏、雀巢等都曾經或仍然在采購恒天然奶粉,而國內企業如伊利、蒙牛、雅士利、澳優等也都曾與恒天然或新西蘭其他乳業企業有聯系。其中,伊利股份(600887.SH)近期公告稱,將在新西蘭投資11.03億元新建年產4.7萬噸嬰幼兒配方奶粉項目,雅士利國際(01230.HK)也于本月發布公告稱,將投資11億元人民幣在新西蘭建廠,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雙氰胺事件爆發以來,雅士利股價暴跌,據了解,3年前,雅士利集團從海外供應商處直接購入的原料奶粉就已超過了90%,其中新西蘭是最大的奶源基地;而澳優乳業則一直處于停牌狀態。
除此之外,恒天然中國相關負責人以及業內專家此前曾對本報表示,除了奶粉企業外,使用恒天然原料奶粉、奶酪及奶油等產品的企業范圍更廣,如85度C、宜芝多甚至一些糖果企業也會采用恒天然乳品。
上述乳業專家稱,2012年,新西蘭進口乳制品占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八成,接近50萬噸,在國內上下游產業都有廣泛的使用,因此,“如果新西蘭爆發大面積乳品質量問題,影響將是不可想象的。”
他認為,此前新西蘭乳品受歡迎有兩點原因,首先,新西蘭乳品質量一直很可靠,口碑很好,并且產量大;其次,新西蘭乳品價格低廉,目前,新西蘭“大包粉“(1噸大包粉可還原成8.5噸液態奶)進口價格約2.2萬元/噸,而我國“大包粉”價格已經超過3萬元/噸。
新西蘭政府于1月26日向所有消費者保證新西蘭乳制品是安全的。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PMI)稱,雖然目前對于乳品中雙氰胺的殘留并無國際標準,雙氰胺的制造商已自愿暫停使用,因為新西蘭的國際乳制品消費者期待新西蘭產品是零殘留。
PMI表示只有一小部分乳制品受此事件影響。只有不到5%的新西蘭農場使用了雙氰胺,并且一年只用兩次。每次的使用只會使牧草在短短幾天內有微量殘留。
短期利好國內乳業
雙氰胺事件讓新西蘭乳制品走下了“神壇”。
“這兩天一直在看新聞,也在跟新西蘭政府方面聯系,負面新聞肯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昨日下午,新西蘭福瑞爾(Fortreal)嬰兒配方奶粉中國總經銷市場部經理高衛語氣焦灼地說,他擔心近幾天媒體關于新西蘭部分奶粉被曝含雙氰胺殘留物的報道,將不可避免地使新西蘭奶粉在國內的銷售短期內出現下滑。
高衛認為,雖然雙氰胺殘留物是在新西蘭行業自檢時發現,并已及時處理,但短期來看,新西蘭奶粉的銷售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而新西蘭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歐美乳企或將在這次事件中受益。
“大多消費者愿意買洋奶粉,但這件事情會使消費者認為,不光是國內奶源,連新西蘭奶源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了。”河北一家國內乳企的市場部人士昨日對本報表示,新西蘭奶粉若持續深陷漩渦,將對歐美乳企和國內乳企形成利好。
昨日,伊利股份、貝因美(002570.SZ)、光明乳業(600597.SH)等國內乳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上漲。
“經銷商很緊張是正常的,但是媒體放大了,誤定性為‘毒奶粉’了。”廣州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對本報評論稱,此次新西蘭奶粉事件與三聚氰胺事件不同,并非惡意人為,僅僅是一次生產事故,且有害物質含量很低,加上及時斷絕源頭,還不足以構成安全事件。
“國內反應過激了。”王丁棉分析,目前是新西蘭的產奶高峰期,國內進口商與新西蘭企業的訂單基本都已簽下,不會輕易放棄新西蘭這么好的奶源。
雙氰胺“毒性”待考
雙氰胺亦稱二氰二胺,是一種可溶于水的化合物,通常不被界定為“毒性”物質。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顏曉元研究員告訴本報,它是一種肥料添加劑,作用是提高銨態氮肥的利用率,延緩銨態氮轉化為硝態氮,減少對水質等環境的污染。
文獻資料顯示,其致毒濃度在千分之三到四,“這個濃度在我們平時吃的食品之中很難達到。”顏曉元說,稻米的氮濃度在1.4%左右,稻米中的氮大約有一半來自化肥,而雙氰胺的用量一般不會超過化肥氮的5%,所以即使我們在氮肥中用了雙氰胺,其在農產品中的含量不會超過0.35%。,遠低于致毒劑量。
據他介紹,雙氰胺目前在我國也有使用,但由于成本等原因,很少用在大宗作物上,僅少量應用于園藝作物。
MPI披露,自2004年起,經過該部認可,該國一些企業開始將雙氰胺化肥施用于牧草。
MPI表示,該項技術在廣泛應用之前,已經經過了多方的試驗,結果表明,不會增加食品安全風險,也不會對人畜健康帶來損害。主要是因為其幾乎無毒,而且在牧草中能夠分解為二氧化碳、氨和水。
但顏曉元告訴記者,盡管如此,也有可能在食物中仍有殘留。
據他介紹,雙氰胺在土壤里是可以降解的,一旦下大雨,就會轉移到植物的根部。再通過牧草,轉移到牛的身上去,再到牛乳里面去。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工程與食品安全學院院長羅云波告訴本報,因為雙氰胺是被認為沒有毒性,所以絕大多數國家在食品領域對雙氰胺沒有一個限量標準。
歐盟規定,人體每公斤每天可攝入1毫克的雙氰胺。
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喝100多公斤的奶,或者十幾斤的奶粉,才會超過這個標準,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羅云波說。
“沒有必要對這件事恐慌”,在羅云波看來,這次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三聚氰胺是人為蓄意添加,而雙氰胺是工藝上的需要。
“當年的三聚氰胺就被認為毒性很小,基本上沒有毒性。導致傷害是與氰尿酸結合形成結晶沉淀,堵塞嬰兒的腎小管,是物理性的,成人基本上沒有問題。雙氰胺的毒性被認為比三聚氰胺還要小。”羅云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