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馬方面公告稱,其產品只是因中國方面新的食品監管措施導致通關手續延長,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的標準;卡慕的書面聲明也表示其產品符合法國和歐盟的現行法規,也符合進口國有關標準。有意思的是,相關公司的書面聲明均將此次掀起風波的關鍵詞“塑化劑”自動屏蔽,通篇未提及。
隨著法國媒體一則報道傳入中國,法國干邑白蘭地知名品牌人頭馬、卡慕紛紛卷入塑化劑疑云。昨天,人頭馬方面再出公告宣稱,其產品只是因中國方面新的食品監管措施導致通關手續延長,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的標準。另一品牌卡慕公告中也出現了類似的結論。不過據法國多家媒體披露,許多干邑白蘭地酒從業者正在急于向實驗室咨詢,如何使其產品塑化劑殘留值符合中國方面最新要求。互有出入的說法,儼然上演了一出“羅生門”。
進口洋酒因食品監管新政集體延遲通關
據法國媒體披露,包括人頭馬、卡慕、法拉賓3個品牌的法國干邑白蘭地酒,因不符合中國塑化劑監管新規,致使產品被裝箱滯留碼頭或者送回法國。該報道還稱有一些白蘭地陳釀鄰苯二甲酸鹽(塑化劑的一種)含量超過30mg/kg。
之后,卡慕酒業集團總部和法國人頭馬總裁均在中國的公開聲明中指責,所稱的貨物滯留口岸或者暫扣不符合事實,只是因為中國關于進口食品監管新措施導致通關手續時間延長。
據和人頭馬、卡慕等公司有同樣遭遇的烈酒進口商透露,去年12月28日,中國出入境檢疫檢驗局正式開始增加塑化劑檢測項目,并將進口酒、乳品、肉制品等5類商品列為重點監管商品。今年1月下旬,進口商們正式收到了監管部門要求遞交塑化劑第三方檢測報告的通知,從2月1日起正式執行。
按照以往經驗,監管部門一般在清關后才會對進口商品采取抽檢措施。這種說法和人頭馬、卡慕的解釋相吻合。
洋酒巨頭對“塑化劑”避諱不提
關于產品的質量問題,卡慕的書面聲明表示符合法國和歐盟的現行法規,也符合進口國有關標準。人頭馬書面聲明還強調,該公司和中國官方認可的第三方檢測結果表明,其產品質量符合中國國家標準。有意思的是,相關公司的書面聲明均將此次掀起風波的關鍵詞“塑化劑”自動屏蔽,通篇未提及。
近日,法國電視3臺也就此話題進行了報道。報道稱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以及近期阻止法國干邑白蘭地入境的決定,已經在干邑當地引起恐慌。中國最近要求產品中鄰苯二甲酸鹽的殘留值更低,必須少于0.3mg/kg。因此很多干邑白蘭地產業鏈的從業人員都急著向實驗室咨詢,如何使他們的產品相關物質殘留值符合中國新標準。由于存放時間長和當時使用的管道,陳釀中塑化劑殘留的濃度很可能會較高。當然也有種植者,好幾年前就配備了符合新標準的輸酒專用軟管。對于這則報道,法國國家干邑管理局(BNIC)卻不予置評。
數年前,歐盟已經禁止鄰苯二甲酸類物質用于兒童玩具和食品包裝。但法國食品工業協會和一些酒商無法確認在酒類檢測中是否有這一標準。其他品種的烈酒進口商接受采訪時表示,有些出口國有,有些則沒有。
事件發展至今,似乎使得這場風波成了“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