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農民收割等待豐收的日子,但新建縣昌邑鄉西邊自然村的十幾戶村民卻望著三百多畝稻田發呆,別人的田里稻谷飽滿,黃燦燦一片,而他們的田里,一半的稻子都出現空桿現象,還有的早熟,甚至枯萎。
播“新種”收成竟減一半
昨日上午,新建縣昌邑鄉昌北村民李某向本報稱,今年4月份他在該村種子經銷商處,以每斤15元的價格買了14斤“岳優華4”牌種子。當時,經銷商陶文明告訴他,這是新出的品種,現在都用這個。誰知到了9月中旬,他在收割時突然發現,自己種的20畝稻子,有一半出現空稈和顆粒不飽滿的現象。
“稻谷顆粒根本不飽滿,里面的顆粒很小,并且有很多都是空的。”李某說道:“正常情況下,一畝田收成有一千多斤,但現在我一畝田的收成只有五百多斤,我該怎么辦?”
事件
十幾戶村民損失近15萬元
昨日中午11時40分,記者來到了昌北村。一下車,就有許多村民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向記者傾訴。村民陶某說道:“村里大概有十六七戶買了‘岳優華4’牌種子,大約兩百多斤,現在共有近300畝田收成少了一半,今年別人豐收,我們直接損失近15萬啊。”
陶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市場上稻谷每百斤的價格是95元,按正常收成每畝500公斤,現在收回不到250公斤,每畝減產約250公斤,折合下來每畝地損失470多元,300畝田就損失將近15萬元。
這些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是在同一家經銷商處采購種子,經銷商陶文明是他們這個村的會計,所以大家對他都很信任。今年4月份采購種子時,陶文明向大家推薦這種“岳優華4”牌種子,并告訴村民,這種種子和往年種的“9113”牌是同一種,只是包裝不一樣,并向大家保證每畝稻谷產量不低于1100斤。
這時,村民陶某又說道:“今年7月底插秧沒多久,我就感覺到不對勁,一般插秧后至少兩個月才會抽穗,但是‘岳優華4’牌種子種下的稻谷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抽穗了,而且先抽穗的稻谷很快就死了。大家立即將情況告訴陶文明,不久后他還領了新建縣種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來鑒定,結果是種子沒有問題。”
調查
有人給了三萬元補償款
26日中午12時許,記者跟隨村民們來到稻田里。記者看到,一大片稻子顏色與其他稻子的顏色不一樣,其他都是金黃色,而這片稻子呈灰青色。老鄉說道:“這就是由‘岳優華4’種下的種子長出來的。”
記者拿起一株,看見前段的稻桿基本都是空的。“正常情況下一株稻子里大約有兩百粒稻谷,但是用這個種子種下的稻子,每株只有七八十粒稻谷。”一位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問道,是否村里所有村民都種了“岳優華4”,一個村民說道:“陶文明家就沒種這個牌子的種子,他家今年收成沒有損失。”
此時,這位村民還說道:“整個昌邑鄉有很多人種了‘岳優華4’,后來還有人出了三萬多的補償款,昌北村也分了八千多元的補償款。”
經銷商拿出鑒定書稱種子沒問題
12時25分,記者找到經銷商陶文明,他承認昌北村十幾戶村民所買的“岳優華4”種子是從他那里購買的,但是他表示產量減產不是因為種子有問題而是其他的因素。
他隨即拿出一張“江西省農作物種子糾紛田間現場鑒定書”,記者看到上面寫道,經調查,結實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抽穗早的田塊,在孕穗分化期與8月中、下旬持續高溫相遇。上面還蓋了“新建縣種子管理站”字樣的公章,日期為2009年9月15日。
最后,陶某表示他總共賣出了兩百多斤“岳優華4”種子,且全部是從撫生路的“金色農華”種子店進的貨。記者問其為何自家不種“岳優華4”,他說道,他的土地與其他村民的不一樣,種的種子自然就不一樣。至于補償款,他是從鄉里領的。
疑問
誰送來了三萬元補償款?
為此,記者聯系到新建縣昌邑鄉分管農業的陶副鄉長,他告訴記者,鄉里曾協調解決過此事,整個鄉獲得了三萬多元的補償款,有的村民領了錢,有的村民嫌錢少,就沒領。農業部門也派了專家來鑒定。
記者問道是何人支付的三萬多元補償款時,陶副鄉長表示,他只知道是賣這批種子給“金色農華”的商家,具體是誰,他也不清楚。
下午3時10分許,記者來到位于撫生路的北京金色農華南昌分公司,發現其大門緊閉,記者按照招牌上的電話號碼進行撥打,一位姓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種子沒有問題,他們已經通過專家鑒定,鑒定書也下達給鄉里,至于是誰拿出3萬元補償給農民,他稱不清楚,自己只負責銷售。(記者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