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已至,圣誕消費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往年消費者在購物、接受服務時往往會遇到質量差、加價不加量、大獎誘惑等麻煩事。消協為消費者圣誕節日消費支三招。
圣誕飾品多存質量風險
離節日還有半個多月,但街頭巷尾、商場圣誕飾品已提前登場,塑料圣誕樹、圣誕老人、馴鹿公仔、圣誕襪、塑料彩球、雪花噴霧劑等小玩具琳瑯滿目,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這些飾品多以塑料制品居多,產品多無3C標志。一些玩具表面還有毛刺和尖銳物,容易刺傷皮膚,甚至部分物品還散發著刺鼻異味。
支招:消費者在選購時要認準3C標志,可通過國家認證監督委員會(WWW.cnca.gov.cn)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防偽查詢系統對編碼進行查詢;注意包裝上的警示標志和說明,并用手觸摸玩具表面,看是否有毛刺或尖銳物,是否有鋒利的邊緣,摸螺釘等緊固件的頭部是否突出于玩具的外表面,以免孩子玩耍時傷及皮膚。
圣誕大餐謹防吃出“套”
時下許多年輕人有吃圣誕大餐慶祝節日的喜好,不少餐廳促銷廣告也提前出爐,從88元至1888元,各種檔次的圣誕大餐粉墨登場,價格撥高一截,然而不少餐廳在分量上卻沒有隨之增加,都選擇在變相打折上做文章,設置最低消費、限制打折范圍、強制消費套餐等手段,令消費者在歡慶之余吃得并不愉快。
支招:消費者一定要細看廣告內容是否真實可信,有無設定產品優惠范圍;問清打折活動是否覆蓋所有產品,以及有無時間限制;其次,細看賬單是否按實際情況結算,以往不少人接到賬單后并未細看就照單全付,如果發現付多了再想討回,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大獎背后暗藏玄機
利用圣誕氣氛配合大獎誘惑,常將消費者騙于無形中。去年圣誕節,市民王先生看到某家電商發出的廣告,稱圣誕送大獎,千份商品免費大放送。他當天一早就去排隊,可該商家在發放不足百份的獎品后,就稱獎品已送完。無獨有偶,市民李女士去年在一家大賣場抽中大獎,柜臺小姐說可以按5折價格購買首飾,她當即掏錢買走了這枚半賣半送的耳環;結果不到一個月,她一位朋友買的同款耳環比她5折的價格還要低。
支招:消費者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及意外獲得“中獎”機會,其背后可能含有不法經營者精心設計的欺詐陷阱,如果有幸中獎,盡量選擇在大賣場內的中獎信息,再到賣場的服務臺兌獎,謹防假借商場名義欺詐的中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