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明縣工商局在農資市場專項整治中,對農藥廣告進行了監測,發現一些農藥廣告與農藥登記證所述的性能嚴重不符,存在較多“水分”,吹牛吹過了頭。具體表現在夸大用途虛假宣傳、隨意擴大使用范圍、擅自改變農藥毒性標注說明等幾個方面。
夸大用途虛假宣傳。如有的農藥及農用調節劑在廣告中稱其使用“日本最新技術”,是“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指定無公害農藥”,并宣稱“用此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調整土壤結構”,“用本水果增色劑可以改變水果口感”。經查,這些宣傳語均無任何依據。
隨意擴大使用范圍。如某農藥廠所生產的“菌毒克”,在產品廣告中被稱為“綠色無公害精品殺菌劑系列”產品,標有“水稻條紋葉枯病、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黃瓜枯萎病”等防治范圍,并稱該農藥“高效低毒無公害,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工商執法人員經核實后發現,該農藥防治范圍僅為番茄病毒病,根本不能防治危害水稻、辣椒、瓜類等其他農作物的病毒,生產企業也不能提供綠色無公害證書及相關證明。
擅自改變農藥毒性標注說明。如某農化公司生產的農藥“急殺先鋒”,在廣告中稱產品為中等毒,然而工商執法人員在檢查其農藥登記證時,發現該農藥毒性為高等。由于許多無公害水果蔬菜對使用農藥的毒性有著嚴格限制,這種擅自改變農藥毒性標注說明的廣告,會造成農藥的誤用,使果蔬的農藥殘留成分增加,對果農、菜農和消費者都會造成損害。
對這些“吹牛”農藥廣告,東明縣工商局表示將加強監管,認真核對農藥登記證,加大監管力度,擠干這些農藥廣告中的“水分”,切實保護廣大農民朋友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在購買農藥時,不要輕信廣告,要多個心眼兒,多了解相關產品的真實信息與使用評價,以便買到可信產品,避免上當受騙。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