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不少消費者卻將保健食品當作藥品來買,由于對產品的期望值很高,購買的保健食品開支要比相應藥品高出幾十倍,每個療程價格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元。究其原因是一些保健食品的經營者想方設法將保健食品當治百病的藥品賣,宣傳時超出了產品已批的功能項,并宣傳療效。有的普通食品宣傳保健作用,甚至有的冒用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并宣傳保健功能的。這類宣傳混淆了藥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的定義,誤導了消費者,消費者稍不留意就會掉入“保健品”虛假宣傳的銷售陷阱。
陷阱一:“專家”講座。在酒店、賓館等場所舉辦免費“專家健康講座”,其實是“專家”在講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獲得多少獎項等,以“贈藥”、“免費試用”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誘導購買。并套取消費者的電話號碼,達到日后銷售的目的。
陷阱二:“名醫義診”。在社區“村民組”打著“名醫義診”的旗號,讓銷售人員穿上白大褂充當“名醫、名師”,用虛假檢測結果嚇唬消費者,并誘導消費者選擇服用、購買保健品。
陷阱三:“免費抽獎”。在商場門口采用“免費抽獎”等促銷手段,讓消費者得到“優惠購買某某保健品”的大獎,有的還雇用“托兒”在旁邊煽風點火,說自己也吃了這種保健品,效果如何如何的好,今天又來購買等等,誘使消費者大量購買。
陷阱四:“傳銷式促銷”。采用傳銷制的促銷手段,以發展下線的回扣為誘餌,鼓勵已上當的消費者發展親朋好友加入購買某品牌保健品的小團體,以達到“滾雪球”式的發展消費群體的效應,并有計劃分片召開銷售骨干人員培訓班,集體旅游活動,通過網絡強化銷售人員聯系,提高銷售隊伍的游說能力。
陷阱五:“上門推銷”。打著高科技的牌子上門推銷,有的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消費者難辨真偽,往往被銷售員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買下昂貴的“靈丹妙藥”,由于既沒有發票也找不到店鋪,出了問題無處投訴只能自認倒霉。
因此,在選購保健食品時應做到:一是查看有無標志和衛生部注冊備案信息;二是查看批準文號。如具有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的產品,應標有“藥準字”、“藥健字”批準文號;具有保健、預防作用的,應有“衛食準字”的批準文號;三是購買保健品應到信譽好、規模大的藥店,且購買后必須索取發票,以防出現糾紛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四是堅持5個不要輕信,即:不要輕信廣告里的神奇效果;不要輕信自己喜愛的大腕明星在廣告里的宣傳,這極可能是一次有償演出;不要輕信“白大褂的忽悠,穿白大褂的不一定就是醫務工作者;不要輕信任何百分比,如吸收率、沉積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等;不要輕信保健食品宣傳的圖像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購買下鄉家電“四注意”
針對一些不法分子將翻新家電“上山下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重慶市黔江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購買下鄉家電應“四注意”。
●隨著模具等工藝的發展,造假能力的提高,從外觀上識別翻新家電難度很大;同時,家電品牌眾多,一般消費者也難以對品牌加以區分。因此,消費者一定要經正規渠道購買家用電器。
●為了便于農民識別“家電下鄉”產品,商務部、財政部特別制定了“家電下鄉”產品標志,產品外包裝的正面應印制家電下鄉“中標產品”標志及財政部、商務部家電下鄉“中標產品”字樣。另外,產品說明書上還貼有“家電下鄉產品標志卡”。
●在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時,消費者還應注意確認“家電下鄉”產品型號、最高限價和銷售網點名單;購買“家電下鄉”產品開箱時,要注意驗證和保存產品標志卡,確定標志卡正確完好后,方可從說明書上取下標志卡,并以此作為申領補貼的重要憑證。
●購買“家電下鄉”產品后,需將標志卡上的卡號、產品編碼的條形碼和購買人的個人信息告知網點銷售人員,進行銷售登記,并索要正規稅務發票。對于不能提供上述服務卻自稱是“家電下鄉”入選產品的經銷行為,消費者要提高警惕,拒絕購買。
●廣大農村消費者如果發現經銷翻新家電和有假冒“家電下鄉”入選產品的行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