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質量強市 服務經濟轉型
山東德州市質監局認真踐行“五位一體”發展理念
2016年,山東德州市質監工作圍繞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中心思路,認真踐行“五位一體”發展理念,在質量強市、產業提升、安全監管、服務民生等方面成果顯著,有效推進該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服務協同示范發展戰略,為該市“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品牌建設取得突破。2016年9月,該市全國功能糖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創建期間,圍繞品牌示范區建設要求,該局指導禹城功能糖企業廣泛開展了質量提升活動,先后制定了《液體麥芽糊精》《液體木糖》兩個團體標準,功能糖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增強,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品牌知名度最好的功能糖生產基地。加大了名牌創建力度,2016年創建了山東省優質辣椒、優質中央空調配套產品、優質食用菌3個省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建數量居全省第一。全市14個產品獲得山東名牌產品,13家單位獲得山東省服務名牌,服務名牌爭創數量居全省第三位,有效提升了“德州制造”的品牌影響力。
質量提升服務發展效果明顯。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簡化工業產品和食品相關產品、檢驗檢測資質許可受理、審批程序,優化了發展環境。圍繞寧津電梯產業發展,爭取省質監局和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支持,出臺了專項幫扶措施,推進了山東電梯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服務電梯產業升級“四連跳”的典型做法,得到了該省政府相關負責人的批示認可。按照“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開展了四輪低速電動車整治工作,全市共排查生產企業26家,關停企業15家,移交工商無照生產企業1家,持續規范四輪低速電動車生產行為。先后制定發布了《小型電動車》聯盟標準、《小型低速電動車》團體標準,兩項標準的發布對規范全市電動車生產秩序,促進電動車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標準引領作用成效突出。該市政府推動出臺了《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實施和推動“標準化+”戰略的意見》,構建了該市標準化工作機制。制定了德州市首個煤炭質量指標——《德州市2016年度煤炭質量指標》,提升了該市散煤清潔化治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體現了標準化工作對大氣治理的推動作用。加大農業標準化建設力度,兩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項目、1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區通過驗收,3個項目被列入2016年“山東標準”建設行動計劃,該市申報的《玉米一次性施肥技術指南》國家標準被國家標準委立項,省財政給予了10萬元經費支持。服務標準化建設成績顯著,幫扶11個試點被列入2016年“山東標準”建設行動計劃,臨邑縣政務服務中心被批準為國家試點,省級試點泉城海洋極地世界通過了驗收。
計量惠民社會反映良好。該局定期為商戶開展電子秤免費檢測活動,上門為市民免費檢定眼鏡、血壓計等民用計量用具,得到廣大市民認可。圍繞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加油機、出租車計價器和民用四表等計量器具,重點開展檢查工作。全年檢查加油站440家,檢定加油機1737臺、出租車計價器3564臺;抽查煤氣表1.8萬塊、水表4.5萬塊、電能表6.4萬塊,保證了量值傳遞準確可靠,維護了居民利益。部署開展了夏糧收購計量器具檢查,保障計量器具檢測合格率達到100%,保障了農民權益。
特種設備安全保障有效。圍繞當前電梯數量迅速增加,電梯困人、傷人等社會廣泛關注問題,該局建成了全市電梯困人應急救援處置平臺。該平臺在德州市12345熱線平臺基礎上進行建設,將全市7000余部在用垂直升降乘客電梯納入救援范圍,設置了維保單位、網格化自愿救援單位及消防救援隊三級救援響應機制。全面部署開展了特種設備領域隱患“大快嚴”整治、特種設備安全“保底行動”等檢查活動,形成了“領導包縣,專家參與”督導工作機制,共檢查企業1348家,發現并整改隱患1800余處,有效維護了該市特種設備安全。
重點消費品質量穩中向好。針對全市農戶開展了免費化肥檢測活動,共發現不合格產品12批次,防止了不合格產品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修訂了《德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規范》,全面實施了抽檢分離和抽檢結果公示制度。2016年,共對222家企業248批次產品進行了抽樣檢驗,合格率為97%,保障了該市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深入開展“質監利劍”行動,針對農資、汽配、建材、鋼材等重點消費品進行專項整治,有效震懾了各類質量違法行為。
檢驗檢測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市級質監技術機構完成整合,成立了德州市產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創新改革步伐走在全省前列,有效聚集了檢驗檢測技術優勢,提升了平臺檔次,形成了抱團發展的良好局面。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標準通過考核驗收,成為全省第二家具有該項檢測能力的市級技術機構;新建了液化天然氣加氣機檢定裝置等10項計量標準,技術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