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盛傳蘋果故意延緩舊款手機的運行速度,迫使用戶購買新款,引起許多網友關注。美國時間2018年1月2日上午消息,美國地區起訴已從“降速門”爆發時的15起增至17起。北京時間2018年1月3日,記者聯系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蘋果的這一行為有侵害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問題,有違誠信原則。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與理論研究部主任陳劍:“尤其《合同法》里面,它說得很明確,就是一方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那么作為手機的消費者,他實際上首先有獲知真實情況的權利,這是消費者有相關的知情權的問題。應該是在《消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第八條,他只有知道這個情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是不是要升級他的軟件。”
陳劍說,首先,消費者有權知道他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其次,他有自主選擇采取哪種方式的權利,即升級還是不升級。最后,消費者也有獲得公平交易的權利。
陳劍:“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企業)在賣我(消費者)手機的時候,你(企業)應該告知我(消費者)這個電池的真實情況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樣的問題,后續我(消費者)是不是會有額外的一些負擔。你(企業)現在就是沒有告知我(消費者),那由此造成的一些損失是不是應該你(企業)自己承擔。”
針對“降速門”事件,蘋果于美國時間2017年12月28日發表聲明,對此次事件向用戶道歉,同時將更換電池的價格從79美元降低到29美元。陳劍表示,如果產品質量的問題是由廠家自身原因造成的,那么品牌方要求消費者更換電池,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新的手機,額外支出費用的承擔問題,應該有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
陳劍:“這個應該有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應該是臨時性的作出這樣的一個所謂降低電池費用的一個臨時的情況的說明。如果你是電池的整體問題,那你應該按照這個產品整體的質量存在問題的情況下,那么是不是應該免費承擔相應的,更換手機電池的費用。”
此外,陳劍還表示,企業在沒有事先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消費者難免會質疑企業的意圖。同時企業又發布了新品,然后試圖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讓消費者購買手機,而這些 方式,都是有違誠信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