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華南五虎”之首富力地產的風光早已散去。
2005年,“廣州舊改王”富力地產登陸港交所。彼時,房企老大哥萬科剛剛突破百億銷售關卡。第二年,富力地產也很爭氣地邁入百億陣營,可謂無限“風光”。
時移世易。2010年,萬科突破千億銷售。2013年,恒大、碧桂園也都紛紛進入千億俱樂部。期間,富力地產的銷售額卻徘徊在280億元-430億元。富力地產早已掉隊“房企一線陣營”,不能再明顯了。
富力地產再度引起全民關注,始于2017年那場“世紀交易”,作價199.06億元收購萬達旗下77家城市酒店。這一交易表面看似撿到“大便宜”的富力地產,目前正飽受高負債折磨。杠桿率在近兩年快速高企,這是最需要富力警惕的。
銷售目標難以完成
從百億銷售到千億,富力地產走了漫漫12年。
2018年,富力地產實現權益協議銷售金額1311億元,成功打入房企“千億俱樂部”,并將2019年的銷售目標定為1600億元。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僅實現602.2億元的銷售額,完成率37.64%。
“下半年應該是賣900-1000億元,全年應該是銷售1500億左右,這個沒有大問題。”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對媒體說道。但目前來看,2019年銷售目標完不成幾乎已是板上釘釘。
11月1日,富力地產發布《2019年10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截至今年10月,上市公司實現權益合約銷售金額1066.4億元,與年初定下的1600億元還有很大距離。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的兩個月富力必須每月完成266.8億元的銷售額,才能保證年度銷售目標達成。而今年前10個月,富力地產單月最高銷售額僅為159.9億元。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歷次披露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剛過去的10月,富力地產的銷售均價為10080.9元/㎡,環比下降7.59%。《中國質量萬里行》梳理發現,2019年前10個月上市公司的銷售均價為10737.98元/㎡,較之2018年12900元/㎡,降幅達16.76%。換句話說,富力在“降價賣房”。
為了“促銷售、抓回款”,7月26日,李思廉親自起草了一份內部文件《關于要求地區公司確保完成銷售任務的通知》,要求“各部門、各公司必須上下全體動員,堅持全民營銷,加強促銷力度,以完成項目銷售目標為第一優先級”。
至今3個余月已經過去,“努力促銷”、“銷售均價下調”并未給富力帶來銷售額的猛增。
“世紀交易”多米諾蔓延
故事沒有按照富力地產所設定的劇本發展,還有那場“世紀交易”。
隨著2017年10月、11月兩份補充協議的簽訂,富力地產與萬達之間的酒店資產交易也由最初的77家減至73家,相應代價由199.06億元減為189.55億元。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關于富力地產《公開發行公司債券2019年跟蹤評級報告》顯示,2018年底,上市公司已付清收購的萬達商業酒店中72家酒店轉讓價款(含大連萬達中心寫字樓)184.24億元,該72家酒店已完成轉讓。
上述收購,一度讓富力地產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最大豪華酒店資產擁有者”,也為其帶來一次性收益131億元。當年,富力地產業績也出現了上市后最為快速的增長,實現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溢利211.86億元,同比增長213.6%。
但,“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并不好當,李思廉、張力正對此深有體會。
2018年,“世紀交易”的多米諾負效應在富力地產層層傳導。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后,營收也陷入微增“泥淖”。過去1個年度,富力地產實現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溢利83.71億元,同比下降60.49%。
2019年,“酒店收購后遺癥”逐步蔓延到營收。今年一季度、中期,富力地產分別實現營收102.88億元、350.53億元,僅相應增長3.71%和2.83%。雖然,截至三季度,上市公司營收增速已回升至11.99%,但業績增速只有0.72%。
收購帶來的增值效果,曾一度使富力本就處于虧損中的酒店業務實現盈利,以129.37億元數值,一改往年虧損狀態。但,褪去表象,剔除一次性收益,上市公司酒店業務仍舊虧損1.46億元。2018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4.59億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認為,那場收購,富力貌似從價格上占了大便宜,但酒店的現金流一般都不好,盈利困難,規模化重資產的酒店會成為資金吞噬的黑洞,必然會給企業運營帶來較大壓力。
對于富力地產酒店業務為何連年處于虧損狀態?今后在恢復業績平穩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計劃?《中國質量萬里行》多次致電上市公司,截至發稿,尚未有相關部門進行回應。
負債高企埋“雷”
收購萬達酒店令富力債務大增,國際地產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表示。事實也是如此,2017年、2018年,富力地產負債總額分別增加536.4億元、631.08億元,相應同比增長29.87%和27.06%。
增長還在繼續。1月4日,富力地產全資子公司怡略有限公司以“主要用于離岸再融資”為由,發行了一筆于2021年到期金額為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利率為8.75%,這拉開了2019年的發債大幕。
1月18日,怡略有限公司再次發行了一筆于2022年到期金額為3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利率為9.125%。從數據可以看出,發債利率在上升。截至2019年10月,富力地產共計發行20.7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此外,繼2018年發行9次超短期融資券后,2019年上半年富力地產又發行了4次這類債券,總計融資48億元。

不難看出,富力地產在借新還舊的路上,已是不遺余力,長短債并舉,且在將債務拉長。
據其中報披露,2019年上半年,富力地產新增境內融資386.9億元,新增境外融資28.3億美元(194.3億元)。其中,境內融資利率為6.27%,境外融資利率為7.29%。而過去兩年,富力地產的平均利息分別僅為5.12%和5.74%。顯然,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在大幅上升。
這點在其三費費率方面也可以得到反映。2017年、2018年,上市公司的這一數值分別為11.81%、17.43%;2019年中期,三費費率已升至19.59%。
據其公告,截至2019年中期,富力地產借款余額約為1952.34億元,相較2018年增加319.95億元,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018年末公司凈資產的40%。《中國質量萬里行》進一步梳理發現,2019年前三季度,富力地產的借款總額新增了465.16億元。
不斷尋求“貴錢”后,富力地產的資產負債率也逐年高企。2017年,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78.23%,2018年升至80.92%。截至2019年三季度,這一數值已為82.55%。同期內,其凈負債率更是發生了“暴增”,已由2017年的169.6%升至2019年三季度230.14%。杠桿比例之高,“雷”也隨之埋下。
經《中國質量萬里行》計算,2014年-2018年,富力地產負債總額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5.44%,而其總資產相應增長率僅為20.82%,這表明富力地產的負債擴張幅度要遠快于資產擴張幅度。
暫停拿地難解現金流之“渴”
富力地產最大的麻煩是頻頻借“新”,也難解現金流緊張之渴。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就在持續惡化,這種在趨勢在今年表現得更為明顯。2019年前三季度,富力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70.59億元、-260.76億元和-227.98億元。
在李思廉親自起草的內部文件中也表示“2019年下半年原則上暫停拿地工作”。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分析認為,這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對于高負債的隱憂,高企的債務使得富力資金鏈較為緊張,對其后續穩步發展也會起到制約作用。
謹慎的“土地收購”策略,早在1年前就已開始執行。據其中報披露,2019年上半年,富力地產共斥資177億元,收購23幅地塊,新增土地的權益可售面約為 652.9萬㎡。而2018年上市公司的土地收購金額為371億元,購入地塊數達61幅。但這都無法與2017年的收購相比,要知道,那年富力以584.3億元的總代價將1811萬㎡的土地儲備收入囊中。
“暫停拿地”或許只是富力地產應對高負債和緊張的現金流的開始。但黃立沖認為,這種動作可能有點遲了。
“在房地產行業,如果一輪債務到期,不管是幾十億還是一百億,只要到時賣樓、賣地積極一些就可以了。”也許,不久后,李思廉將會想起自己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說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