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夏女士5月17日在淘寶上購買了兩款頭盔,單價是38元一個,加上運費一共85元。當時這個價格是普遍的,不管淘寶還是天貓價格都差不多,店家承諾3天內發貨。因為著急要,下單后夏女士一直試圖聯系賣家詢問什么時候發貨,但賣家未提前告知。
5月19日,夏女士被賣家告知發不了貨,希望他選擇退款。夏女士這時才知道頭盔的價格變成了單價100元一個。隨后夏女士在淘寶上搜索了其他家的頭盔,幾乎價格都在100元以上了。
只不過兩天時間,頭盔由38元漲價到了100元,夏女士認為賣家應該按下單價格發貨。
最近一段時間,電動車頭盔市場變得異常火熱。
4月21日公安部發布通知稱,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行動期間,公安交管部門將加強執法管理,依法查糾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以及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行為。
“一盔一帶”讓電動車頭盔瞬間變得“瘋狂”起來,從頭盔批發價到頭盔的壓模機、模具和玻璃鋼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之外,電商平臺上的價格頭盔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而與之相對的,是頭盔質量的層次和行業標準的缺失。
據了解,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近三億輛,但與早有質量標準的摩托車頭盔相比,缺乏國家行業標準的電動自行車頭盔一直因質量參差不齊而飽受關注。5月20日,公安部新規已明確不戴頭盔騎乘電動車暫不處罰,但這仍沒能阻擋求購者和中間商的熱情。
這段時間,浙江樂清成為客商們關注的焦點,吸引他們的是樂清生產的頭盔。
據資料顯示,浙江樂清市頭盔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行業協會內有45家規模會員企業,基本集中在城東街道。城東街道牛鼻洞村是樂清頭盔產業的聚集地。近幾年,日漸壯大的企業漸漸搬至不遠處的新塘工業區,僅有少量家庭作坊及小型企業留在牛鼻洞村。
對于此次頭盔產業鏈的連鎖反應,有著20余年從業經歷的樂清市頭盔協會一名會員分析了這番現象背后的邏輯。他稱,目前樂清頭盔行業還存在“低小散”現象,有的生產頭盔的民間小作坊,受成本、技術、時間等限制,采用劣質的原料,劣質的原料大多數也是無牌無證的小作坊生產。
據相關媒體采訪報道,一些廠商表示,小作坊生產的頭盔正在成為中間商出貨的主要來源,定價的高低則取決于頭盔的硬度。記者在查看近10款頭盔后發現,從頭盔使用的沙棉、內撐到外殼和護目鏡,材料的硬度和抗壓能力都有所不同,但這些樣式和質量各異的頭盔極少有質量認定。
多名中間商坦言,除規模以上或大型頭盔生產企業外,頭盔生產作坊很少有生產資質。如果訂貨商有需求,只要付錢可以找到有認證的廠家,貼他們的商標再發貨。
2019年9月,樂清市發布了全國首個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團體標準。據溫州市政府發布的官方消息顯示,樂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團體標準》中明確,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是指時速不大于25公里/小時的電動自行車乘員佩戴的一種頭部防護裝具;并作出了頭盔由殼體、緩沖層、佩戴裝置等組成,采用質地堅韌、耐用的全新ABS材料,頭盔質量(含附件)不大于800g等規定。
樂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也表示,由于目前對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沒有制定相關的標準,一些低小散企業和個體趁機進入市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同時,在標準真空期由于產品質量沒有評定標準,一些生產企業為了占領市場,通過使用劣質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進行惡性壓價競銷,相關法律法規懲戒措施力度不足也導致了質量監管手段有限,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亂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5月20日,全國人大代表席文在北京呼吁盡快制定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標準空白導致電動自行車頭盔出現了低質低價競爭現象。
席文代表介紹,他于2019年7月開始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生產和銷售亂象進行調查,發現企業使用劣質垃圾料生產頭盔比較普遍。“我從市場上購買了多頂銷量較高的頭盔,送去檢測,結果全都達不到現有頭盔標準的安全防護要求,有的甚至一撞就碎。”
標準的空白還導致了質量監管的尷尬。席文代表介紹,由于沒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監管人員無法判斷產品合格還是不合格,更難以對劣質頭盔生產經營行為進行查辦。“懲戒力度不足,對企業威懾也小,劣幣驅逐了良幣。”
5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已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切實加強對頭盔市場價格行為監管,積極做好市場巡查和輿情監測,提醒告誡生產商、經銷商等經營者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加強價格自律。同時,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會同當地公安機關,從嚴從快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追查。
市場監管部門將以消費者關切為指引,扎實做好頭盔市場價格監管,保護消費者和合法經營者的正當權益,維護市場價格秩序。
在此之前,浙江、廣東、江蘇、河南已出臺相關規定,要求頭盔生產、經營者不得串通漲價、操縱價格,對于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牟取暴利的頭盔經營者,將嚴厲打擊。
從2月的口罩到3月的額溫槍到4月的熔噴布再到5月的頭盔,消費者關注的集中問題仍是市場上惡意哄抬價格。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落地實施,頭盔產品的生產標準、使用期限及回收制度也將日益完善,頭盔能否成為真正的風口,還需要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