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創業是艱難的跋涉之旅,如果能提前預知前進路上可能出現的陷阱和岔路,成功概率無疑更高。因此,相比那些包裝得近乎完美的成功典范,創業者更渴求從與己類似的創業困境和教訓中獲得鏡鑒。
《教訓》是騰訊科技在下半年推出的一個深度報道欄目。內容將囊括近年內互聯網行業最為知名的遇挫公司、故事和人物,講述互聯網創業者真實經歷的一些彎路與挫折,以及由此而來的經驗與反思。
但我們絕不是在炮制遇挫案例合集,《教訓》系列故事的主角可能是一時的失利者,但不少人已走出陰影,重新上路,甚至開創出業界公認成功的事業。
我們在做的,是從多重角度進行思辯和復盤,基于商業常識總結最赤裸震撼的創業真相。
騰訊科技 雷建平 8月22日報道
隨著微信5.0版游戲中心及支付功能的上線,其正成移動互聯網重要平臺產品。微信勢頭如日中天,當初與微信并駕齊驅、小米旗下的米聊則陷入尷尬境地。
作為“小米鐵人三項”的重要一環,米聊在行業中的聲音卻變得越來越弱,盡管小米董事長雷軍(微博)一再強調“米聊還活著”,但細心的人們發現,米聊被雷軍提及的次數明顯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小米手機、小米盒子、紅米——這也引發外界猜測:米聊在內部的地位被嚴重弱化。
小米聯合創始人、米聊負責人黃江吉不斷遭遇外界追問:米聊到底怎么了?
日前,米聊披露一組數據:截至今年7月,米聊用戶量突破4000萬,日活躍用戶突破400萬。黃江吉想借此證明,米聊不僅還活著,而且還活得很好。
不過,據騰訊科技了解,米聊已放棄當初的“雄心”,定位悄然生變:從面向所有用戶的社交溝通工具轉變為“發燒友聚集地”。米聊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更好的照顧小米用戶群。
作為一款2010年底就誕生的產品,米聊一度承載著雷軍巨大的夢想,卻是起了大早,最終看著微信一騎絕塵。
談及米聊走過的3年,黃江吉表示佩服騰訊果斷,稱騰訊有團隊認真做產品。“如果騰訊當初覺得擁有QQ足夠,不用擔心對手入侵,可能留下的空間對創業公司是巨大機會”。黃江吉感悟道,不應該把成功假設在別人犯錯誤,如果這么想,就是在做夢,很不踏實。
黃江吉反思:米聊走過彎路
時光倒回到2010年11月,小米決定做米聊,半年過去,米聊用戶超過400萬。那段時間是米聊成長的黃金時間,雷軍逢人就推薦米聊,很多投資人也主動對米聊進行傳播。不過,雷軍只是猜中故事的開始。2011年1月騰訊迅速“跟進”推出微信,很快掩蓋掉米聊的光芒。
騰訊的殺入讓小米感到焦慮。2011年7月,雷軍與小米團隊開會,會議主要議題是應對騰訊的全線壓上。雷軍在會議上坦言,如果小米跟騰訊硬碰硬,能勝出概率接近于中六合彩,但不表示小米沒有機會,最重要的是,騰訊在做轎車,小米可能是在做卡車。
此后,小米很快改變策略,米聊是做手機上的SNS,而不是手機上的IM。雷軍將工作重心轉向小米手機,小米手機的迅速成功也掩蓋了米聊在對抗微信中的頹勢。
如今,微信與米聊在用戶數與在線時長方面都已拉開差距。黃江吉坦言,討論米聊落敗的原因可以討論一天一夜,最容易答案是,微信是騰訊做的,微信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導入QQ關系鏈。如很多人所言,微信是QQ的馬甲。但這只是一定程度的原因。
微信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少走彎路。騰訊在社交領域有深厚積累,從人員團隊到對用戶需求的理解,這使得微信成長過程中不需走太多彎路。
黃江吉說:“騰訊對社交領域非常了解,這是它的DNA。騰訊還擁有自我顛覆決心,當騰訊用各方面配套的肌肉把DNA發揮出來時威力就很可怕,這是微信成功關鍵。”
相比較而言,缺乏做IM的經驗,使米聊走了很多彎路。一位小米內部人士指出,在風頭被微信搶奪后,米聊曾嘗試推出“米世界”開拓新局面,用戶并不十分買賬,很快“米世界”遭遇冷遇,米聊也曾推出米吧,也沒有太多聲音。最后,米聊重回通訊本質功能研發。
熟悉米聊的互聯網人士指出,米聊團隊早期做了很多創新,也敢于創新,但缺乏經驗、試錯太多,這個戰場沒有太多錯可以讓米聊去嘗試,也讓米聊失去一次改變產業的機會。
雷軍日前在互聯網大會上坦言,當初做米聊就是與騰訊賭時間差。做米聊曾有設想,如果騰訊一年后才有所反應,米聊勝率是50%,如果騰訊兩三個月就有反應,米聊應該100%會死掉。如今微信已經壯大成為平臺,米聊還活著,這甚至超出雷軍預期,讓其感到欣慰。
米聊遇挫:與小米手機成長環境不同
相比較而言,無論是小米推出手機、盒子還是未來可能涉足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均能在行業引發巨大轟動,唯獨是米聊,堅持3年,卻由當初轟轟烈烈走向沉寂,原因何在?
黃江吉說,米聊注定是款與小米手機、小米盒子不一樣的產品,無論手機還是盒子,小米均是用互聯網方式顛覆一個傳統行業,米聊卻處在互聯網領域成長,面臨急劇競爭。“除非這個領域全新,進來后沒有很強大對手。希望大家冷靜去分析不同領域客觀環境。”
“如果真的如小米手機、小米盒子一樣成長,我們肯定會更加興奮,但這就是客觀現實。我覺得現在要踏實走成長的路,大家都要冷靜下來去接受。”
米聊被微信光芒擋住,這讓米聊團隊承受巨大壓力。黃江吉坦言,說沒有壓力是自欺欺人,說沒有關系,是騰訊強大所以米聊沒有他們成長那么快,這有點阿Q精神,不夠進取。
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在商業環境下都面臨著壓力。黃江吉說,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如果連這樣的壓力都頂不住,心態就有問題,關鍵是如何把壓力變成正能量。
過去3年讓米聊學到兩個教訓:騰訊強大;米聊需現實分析在不同階段具備能力。黃江吉說,米聊只有不斷去鍛煉綜合實力,在面對新的競爭對手時才能更好把握或更好發揮。
提升用戶量籌碼:借小米手機轉化
米聊是否還有成長空間?未來機會在哪里?是否如同即時通信領域僅QQ獨大,米聊徹底沒戲?黃江吉顯然認為米聊還有出路。他認為陌陌能起來就是很準確的切入細分市場,無論通訊軟件還是社交軟件都有瑕疵,如用戶被騷擾,被信息轟炸,這就存在很多改善、優化空間。
以Facebook舉例,黃江吉說,最初自己在Facebook上愿意隨意分享內容,但當朋友同事全部聚集后,自己在Facebook上的活躍度明顯減弱,即使活躍也是發一些營養沒有那么高的內容。Facebook同樣存在痛點,這為后來一些創業公司就提供了生存空間。
“微信存在類似問題,如微信群過量的信息轟炸,微信朋友圈無數人發心靈雞湯。只要十個朋友每天發一個正能量的心靈雞湯,你一天就收幾十個。”
黃江吉說,米聊廣播和微信朋友圈一樣,現在形態都很粗放,包括交互上有很多可優化的。比如很多用戶抱怨每天上班時,群消息影響工作。反過來可以讓群消息不但不影響工作,還提高溝通效率。在米聊中群可支持@的功能,用戶只需在被@時才必須查看。
米聊已放棄和微信正面競爭,轉成一款更像服務小米用戶群的產品。內部人士透露,米聊用戶有1/3來自小米手機帶動。未來米聊用戶增長將與小米手機發售規模密切相關。
“很多人說,你們三輛馬車為什么不可以像微信這樣幾年就幾億用戶。我們認為還是個不夠冷靜或一廂情愿想法。”黃江吉說,還是要靠用戶主動選擇米聊,而非靠綁定,米聊目前最大想法是,如果十個小米手機用戶進來,就可以將這十個用戶持續轉化成米聊用戶。
當下,米聊在不斷練內功,米聊過去試錯經驗已在為MIUI服務,如米聊為MIUI提供云存儲等支持。談及未來,黃江吉認為,微信與米聊在產品形態上有很大不同,大到人們認不出這曾是同一類型產品,米聊要尋覓差異化成長機會,解決用戶痛點,迎來成長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