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消息,京東發布了《京東區塊鏈技術白皮書(2018)》。據白皮書顯示,京東區塊鏈將運用于供應鏈、金融、保險防欺詐等領域,無疑給各大互聯網廠商做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白皮書指出,目前京東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包括供應鏈、金融、政務及公共領域、保險防欺詐、大數據安全五個領域。同時,京東指出其目標是打造面向企業級應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解決系統性能、功能完備性、系統擴展性、監管審計支持、易用性等問題的區塊鏈技術方案。
京東集團副總裁,大數據平臺與產品研發部負責人裴健表示,京東真正有區塊鏈的業務需求,如動產評估、交易清結算、二手買賣、商品一致性、資質備案、供應鏈追溯、慈善公益、合同防偽、電子發票以及開放API。
早在2016年,京東集團就全面啟動了區塊鏈技術在京東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探索與研發實踐,先后在供應鏈、金融、保險防欺詐、大數據安全、政務及公共領域領域落地了不同的區塊鏈應用,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區塊鏈部署經驗與底層技術研發能力。
京東區塊鏈將應用于五大領域
1、商品防偽追溯: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監管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之間的信任共享,全面提升品牌、效率、體驗、監管和供應鏈整體收益。
2、貿易融資:在供貨商、進貨商、銀行等貿易融資參與主體間建立聯盟鏈,通過區塊鏈記錄貿易主體資質、多頻次交易、商品流轉等信息,使貿易雙方及銀行間公開透明安全地共享真實可信的信息。針對供應鏈中的大型企業,銀行可以借此豐富融資風控模型,減少線下人工采集和確認信息真實性的工作量,開展動產評估下的融資服務。有融資困難的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可基于區塊鏈提供的主體資質認證、與大型企業的多頻次交易信息認證獲得信用背書,緩解融資難題。
3、交易清結算:交易清結算的過程也是交易雙方分別記賬的過程,在傳統的交易模式中,記賬過程是交易雙方分別進行的,不僅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出現對賬不一致的情況,影響結算效率。
4、資產證券化ABS:傳統的資產證券化需要結算機構、交易所和證券公司等多重協調,通過搭載智能合約的聯盟鏈,可以自動實現跨多主體間的證券產品交易。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產證券化管理系統,能夠確保消費金融服務公司底層資產數據的真實性,且不可篡改、可追溯,提高機構投資者信心,從而降低消費金融服務公司發行ABS的門檻和發行成本,同時還可以進行ABS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時識別和管控風險。
5、合同及發票防偽:電子合同和電子發票的日益普及,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合同造假、發票造假及重復報銷等許多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和企業共同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開具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的同時,通過聯盟鏈完成向監管部門的備案,在發生造假、重復報銷等情況時,通過核對已備案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的區塊鏈ID“身份證”,可以快速判定造假事實,確定造假主體,實現實時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