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買家具須留心材質被掉包
買家具須留心材質被掉包
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家具不容易,卻不料遭遇偷工減料;想要合理維權,退回家具,卻遭遇拒絕,家具材質合同內無標注,讓不少消費者吃盡苦頭。
目前家具市場的家具一般是需要1-3個月的定制期,消費者選購的家具款式往往只看到賣場里的樣品。后期送貨經常會出現與樣品材質不符的問題,消費者多為沖動型購買,而且對家具的材質了解不深入,家具商的訂購合同只有產品的型號,家具本身的材質寫得比較含糊。因此,不少消費者只有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愛格板成了密度板
徐先生預備今年跟女友完婚。他訂購了某家具賣場的一套沙發和一套臥房4件套,總價逾兩萬元。家具賣場工作人員介紹說所有木材均為歐洲進口愛格板,定制需兩個月時間,雙方約定10月份送貨。
經歷了將近兩個月的等待,徐先生終于等到了這套家具。于是,徐先生帶一個懂行的朋友到新房,他還向朋友特別推薦了這套家具。朋友讓他卸下合葉的固定螺絲,從釘孔位置'管中窺豹'。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徐先生揭開封邊一看,原來內部用的全是密度板,而非原先賣場人員介紹的愛格板材。愛格板是德國高等級人造板材,價格較高;而國內的密度板由于質量參差不齊,多屬中低檔家具材料。
徐先生趕緊與賣場負責人聯系,但對方聲稱,'現在柜體都用密度板,您當時一定是聽錯了。'原來徐先生在訂貨的時候并沒有與該廠家簽訂一份詳細的定制合同,雖然明知刨花板與露水板價格相差很大,卻有苦難訴。
簽訂詳細合同維護自身利益
業內人士表示,凡是在賣場訂購家具的客戶,在合同單上有必要標明家具的尺寸、價格、材質、交貨時間、退換貨等內容,因為目前成品家具普遍是需要一個定制期,但是定制服務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消費者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必須在合同中對一些重要內容進行詳細約定。一旦發生爭議,可通過合同進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