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那些產品質量有問題的品牌往往會成為媒體和群眾的眾矢之的,大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陣勢。2012年3-15到來之際,全球品牌公益傳播機構夠優機構(www.goodunion.org)發布了品牌軟質量報告。按照該機構的說法,在產品的使用功能、售后服務等“硬質量”之外,還存在一個包含品牌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軟質量”。在這部號稱全球首部“軟質量報告”中,不僅表揚了百事、蘇寧、騰訊等“軟質量夠優”企業,也對古馳、蘋果、哈藥總廠等“軟質量惡劣”企業提出了批評。
“一個產品,即使硬質量再好,可是其在生產或服務過程中,不注意社會責任的履行,對社會急難問題不聞不問、污染環境、克扣員工工資等等,那就是軟質量不過關。”夠優機構總裁張弓驚介紹說,“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只認硬質量;但是,對于軟質量不過關的品牌,消費者如果聽之任之,那就有助紂為虐的嫌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鼓動消費者譴責甚至抵制那些不注意社會責任履行的品牌,來倒逼企業嚴格履行其社會責任。”
整個“品牌軟質量報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于“軟質量”概念的闡述,以及對于2011年3月到2012年2月期間“品牌軟質量”情況的觀察。該報告認為:整體上看,由于媒體環境的極速變化,各類品牌企業普遍開始重視社會責任的履行。微博等社會化媒體的出現,企業越來越難以通過“危機公關”手段,將生產或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封殺掉”。這種情況下,品牌只能老老實實注意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從合理對待員工權利、建設和諧社區關系、嚴格注意環境保護、參與社會急難救助、多做社會公益等方方面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各界的認可。很多企業認識到:建立再強大的公關保護屏障,都不如通過點點滴滴樹立一個友善的品牌形象,更能夠有效保護品牌。
報告的第二部分,點出了十大“軟質量夠優品牌”。這十大夠優品牌分別是:百事、騰訊、蘇寧電器、立白、紅星美凱龍、海爾、廣汽本田、絲寶、INTEL中國、安利。這十大“夠優品牌”的上榜理由分別是:
1.百事:作為一個世界知名品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幾乎成為其品牌建設中的一個常規動作。對非洲饑荒的關注,“百事圖書室”在中國隊大陸的廣泛創建,對于“母親水窖”的捐贈等等,成功地樹立了一個“強勢但是善良”的品牌形象。在大眾對于食品問題安全越來越敏感的形勢下,這樣的形象無疑會讓百事受益良多。
2.騰訊: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巨無霸,實用且迅猛的市場行為同行詬病;這種詬病有蔓延到行業外的趨勢。如何在“槍打出頭鳥”的輿論大環境之下,通過自身的公益行為獲得普通用戶的好感,騰訊無疑走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捐贈200萬元用于救助云南盈江地震災,投入500萬元設立“筑德基金”,騰訊基金會正在努力。
3.蘇寧電器:2011年12月26日,蘇寧電器集團將其二十一周年慶典辦成了“1+1陽光行”蘇寧社工志愿者行動的啟動儀式,讓人耳目一新。在這個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222個城市同步舉行的活動上,蘇寧電器集團向中國扶貧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江蘇省慈善總會等捐款捐物,無疑讓其咄咄逼人的市場行為,變得可愛許多。
4.立白:立白集團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感恩心回饋社會,先后為各種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超億元。參與青海玉樹捐款、華南師范大學獎助學金捐贈、為西南旱災地區捐款救災、開展城鄉幫扶共建活動,捐資3500萬元助力廣東扶貧等等,都是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為其品牌加分,實在是一舉兩得。
5.紅星美凱龍:2011年5月,紅星美凱龍發起“城市公益森林”活動:”每成交一單,商場為改變家居生活的消費者捐獻1顆樹“,呼吁消費者加入環保行動。12月,又發起“愛家航班”活動,選取幸運者坐飛機回家過年。這些活動的設計別具匠心,將公益活動與其品牌的訴求緊密結合,如果長期堅持,必能事半功倍。
6.海爾:作為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海爾集團非常關注少年兒童的成長及教育問題。如何從“希望小學”式的物質扶持上升到“精神扶持”,也是其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2011年9月,海爾聯手青基會,發布“綠帆”戰略,面向全社會征集《希望工程學生綠色成長手冊》。此舉顯示了海爾人的眼光,也彰顯了海爾品牌的深度。
7.廣汽本田:在捐贈內蒙古豐寧植樹治沙十周年之際,2011年7月,廣汽本田啟動“十年樹木”大學生環保DV大賽,8所高校的大學生及指導老師共36人進駐豐寧,通過他們手中的攝像機記錄或演繹環保的故事。這樣的活動,在推動全社會對于植樹綠化意識提升的同時,無疑讓廣汽本田的多年的公益成績昭示天下。
8.絲寶:在絲寶集團,不管是公司高層,還是普通員工,他們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絲寶志愿者;他們的行動,也從單純的牽手助學,延伸到環保、科技、賑災、社區服務等諸多公益領域。公益不僅僅是捐款,不僅僅是大型活動;讓公益理念貫穿到管理的日常中,不僅可以讓品牌增色,更重要的是,會讓企業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9.INTEL中國:你很難找到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是如此的詳盡。從教育、環境、社區、公司治理和商業道德、經濟和社會影響、工作場所、供應鏈等等,這家跨國巨頭每一年,都像一名認真的好學生,向全社會公布其“企業社會責任”的答卷;而且答案幾乎全部用數字說話。INTEL領先的,不僅僅是技術,而且是品牌理念。
10.安利:2011年5月31日,由安利(中國)出資一億元建立的安利公益基金會在北京成立。作為國內首家民政部登記的跨國企業背景基金會,標志著安利在中國長期傾力耕耘的公益慈善事業邁上了新臺階。成千上萬的銷售團隊直接與成千上萬的消費者打交道,這么多年的投身公益為安利積累的凝聚力,應該是功不可沒。#p#副標題#e#
報告的第三部分,為“軟質量惡劣品牌”。這些品牌之所以上榜,主要是因為在2011年3月到2012年2月期間,由于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出了一些問題而被媒體曝光。這些問題,大部分已經得到解決,但是,少部分至今還沒有解決。
1.中海油:參股公司康菲的渤海灣漏油事件尚沒有處理結束,又傳來珠海油田的漏氣事故。中海油近年在國企“走出去”戰略中在海外攻城掠地樹立的品牌形象,正在土崩瓦解。本來,在“兩桶油”備受消費者詬病的形勢下,作為第三家石油公司,中海油應該有一個國際化的、正面的形象。面對廣泛的質疑,中海油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責任擔當。
2.古馳:喝水要申請、上廁所要報告、干到半夜不算加班、孕婦吃蘋果要被記過……2011年10月,奢侈品牌古馳深圳旗艦店“虐待員工”事件從網絡很快蔓延到了傳統媒體。奢飾品本質上是一種炫耀品;但是,試想,如果這件奢侈品被證實是在這樣的一種不人道的環境下生產出來的,你還能夠炫耀得起來嗎?
3.哈藥總廠:2011年6月5日央視報道,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水、陸、空多方污染環境,已威脅到附近群眾健康;6月11日晚間,哈藥總廠廠長吳志軍公開道歉;6月14日,哈藥總廠宣布新廠區項目,引進環保新工藝、先進設備,確保生態環境不受影響。如果你連你的鄰居生死都不顧,我們怎么能相信你生產的藥品能夠治病救人?
4.西鐵城:無故辭退老員工,以上廁所、飲水為由每天克扣員工40分鐘工時等等,西鐵城位于深圳的加工廠被稱為血汗工廠,并被許多媒體報道。看來,作為一家精密制造企業,他們將員工也當做了機器零件。但是,品牌中加入了這樣冷酷無情的元素,如果戴在消費者手腕上,是否也會顯得寒氣逼人?
5.耐克:記者臥底青島耐克代工廠,工作3天鼻子就失靈。噪音、有害氣體、高溫環境……工人們提醒記者:沒結婚可別干這活。這是2011年被很多媒體報道的一條新聞。搜遍網絡,我們沒有看到耐克的回應。大品牌,更應該承擔大責任。人類愛體育,本來是為了更健康;在部分人喪失健康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體育用品,你用著能問心無愧嗎?
6.蘋果:2011年2月15日蘋果公司發布供應鏈管理報告,承認中國供應鏈致殘員工137名。但是,光公布有什么用?因為消費者的青睞,蘋果的市值逼近世界第一大公司。作為品牌持有者和實際獲利者,如果不拿出點實質性的措施,那么我們建議全世界的“果粉”們注意一下:你的蘋果上面,是否有因工致殘者的淚水沒有揩凈?
7.飛利浦:應該理解,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產品,生產流程里的涉毒環節可能是難以避免的。如果難以避免,那么,盡量完整的防護,以及對于員工健康狀況的嚴格管理,則是企業無法逃避的責任。作為一個有國際影響的品牌,因為汞超標為員工投訴繼而被指責為了省錢省略了一些涉毒生產環節的防護設備,飛利浦真的不應該。
8.美的:將員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好處,不僅僅在對于員工生老病死的保障,對于企業實際上也是一種責任有限的保護措施。在這方面,顯然中山美的的管理者們不這樣認為。據媒體報道,中山美的員工參保率只有三成多,相比該鎮很多中小企業,要差很多。用一群生老病死沒有保障的一線工人,能夠生產出讓消費者“生活可以更美的”產品?
9.恒邦:2011年10月中旬,環保部通報恒邦股份(002237,SZ)存有三項“重大環保問題”,其中全資子公司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氰化渣場不符合要求。雖然法律規定,上市公司出現任何民事乃至刑事過錯,與普通股民無關。但是,我們要說的是,從道德角度,一家上市公司犯錯,是否也與每一個持有其股份的股份有份?除非你用腳投票。
“嚴格意義上講,知名形不成持續的購買;形成持續購買的,是消費者對于一個品牌的美譽度,即:我喜歡這個牌子,我才會購買。所以,要成為一個好品牌,一個對于經營有效的品牌,僅僅質量好和知名度高是不夠的。”夠優機構總裁張弓驚這樣說。
“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逐漸變化成類似魚缸一樣透明的狀態。所以,一個品牌,不要說你直接作惡,就是在平時不積累善意,被消費者拋棄也會是分分鐘的事情。很多品牌被媒體誤傷,被大眾誤解,實際上也是不注意通過各種形式積累善意的結果。”張弓驚這樣解釋。他說,夠優機構發布“品牌軟質量報告”,所提到的夠優的品牌,希望能夠再接再厲;出了一些問題的品牌,并不希望一棒子打死,其實有些問題已經解決或者正在解決當中,重新提出來也是要給當事企業一個善意的提醒,給其他企業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