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全場低價”、“紅木家具清倉處理”……2006年至今,紅木家具的身價普遍上漲了5倍,而最受追捧的海南黃花梨家具價格在近10年間的漲幅超過了百倍。
最近,素來“只漲不跌”的紅木家具卻遭遇了“清倉”窘境,不少紅木商戶打出了四到六折的促銷價,甚至還有商戶給出了一折的超低價。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受到銷量下滑以及人力成本增加、進口關稅上調等因素的影響,商家不得不以促銷的方式,趕在8月1日紅木家具新國標(即《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實施前“撈最后一桶金”。
新國標規定,紅木家具必須配有《產品質量明示卡》,并明確標注產品用材、產品涂飾、裝飾工藝和產品交付方信息等具體細則。
業內人士提醒,由于此前紅木家具行業準入門檻較低,不乏以次充好、摻料作假等現象,所以消費者在面對商家促銷時,應高度提防劣質、假冒產品。
新規
紅木家具 新國標下月實施
8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公布的新版《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新國標除了對紅木家具的術語、產品命名、產品分類等進行定義規范外,還規定紅木家具產品必須配備全國統一的產品質量明示卡。
這一明示卡應標注內容包括:產品執行標準、產品分類、產品名稱、產品型號、規格、生產日期、產品主要用材、產品涂飾與裝飾工藝、產品保修和產品交付方信息(生產企業或經銷商信息)。
商家的產品不僅要明確標示上述內容,而且標示規格也要統一,若消費者發現產品“貨不對板”,可把明示卡作為申訴和索賠的證據。
此外,新國標還規定,商家應明示收費標準,所有銷售商在銷售之后必須提供產品保修、產品退換,以及超出保修條件和保修期的產品維修收費標準等相關的售后服務條款。若打官司進入司法鑒定時,消費者和廠家都須提供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質量保障卡、產品合格證。
店鋪
紅木家具低價甩賣
“最后一天,低價甩賣。”日前,在高碑店紅木街的一家家具店門口,一張紅底黑字的大幅廣告高高貼在店面的牌匾下方,十分顯眼。
“看看吧,現在最后打折,有兩千多的,有三千多的,原來可都賣上萬元。”記者剛一進店,店家就迫不及待地“曬價格”。
記者看到,店內的紅木家具價格極低,原價超過萬元的紅酸枝圈椅,打完折只賣兩千多。而原價3.68萬元的紫檀羅漢床,現價也只要八千多。
素有“家具貴族”之稱的紅木家具,為何如此賤賣?店家表示,賣完這批紅木家具后就要“轉戰”賣其他實木家具,“現在就想趕快把地方騰出來”。對于為何突然改變經營方向,店家只用“現在紅木不好做”帶過。
記者又走訪了多家店面看到,不少店門口都貼著標有“促銷”字樣的大紅紙,各類“甩賣價”、“直銷價”頗為吸引眼球。產品多以半價出售,折扣在四到六折之間,有的店面的部分商品甚至打出了一折促銷價。
“往常只打7.5折,最近不得不推出6折來吸引客戶。”一家紅木店的銷售人員說,店里一款老撾紅酸枝材質五件套椅的折后價幾乎與兩年前一樣。#p#副標題#e#
賣場
冒著被罰風險議價
與價格相對自由的家具市場相比,受統一價格限制的賣場品牌店也冒著被罰的風險允許買家議價。
“這款工藝品價格28萬元,你有心要的話,價格可以再商量。”在某家居賣場里的一紅木家具品牌店,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購買家具不僅可以享受商場統一的8.9折,還能“再跟商場申請更大的優惠”。
記者走訪了該商場10家紅木家具店,其中僅兩家表示,不參加商場活動也不額外打折,另外八家均稱能“折上折”。
值得注意的是,每款商品的折扣不盡相同。“先看好商品,我再跟您具體談價格。”走訪中,記者多次聽到商家這樣的說法。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紅木家具快速升值,引來不少非專業的消費者也抱著投資的心態參與購買。但是,紅木家具行業一直存在準入門檻低、鑒別真偽難等問題,不少作坊式商家充斥其中,他們利用消費者“不懂行”的弱點,用假料、摻料等方法降低成本,賺取高額利潤。
“哪件家具存在摻料,摻了多少,商家最清楚。這也是有的商品折扣低得驚人的原因。”有著二十多年紅木家具收藏經驗,并開有3家紅木家具店的付先生說,即將實施的新國標,無疑將斷掉非法商家的“財路”。
新國標規定,紅木家具必須佩戴“身份證”并標明所用材料,而這也將成為消費者發現問題后索賠的重要憑證。
造假手法
假料、摻料最常見
紅木家具價格高昂,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珍貴的材料決定的。紫檀、黃花梨、紅酸枝等人們熟知的紅木原材料,近幾年來價格一路攀升,一些紅木商家為降低生產本錢,就在原材料上打起擦邊球。
最常見的就是用顏色、花紋近似的材料來冒充真正的紅木。收藏家付先生告訴記者,一些商家為降低風險,不會完全使用假材料,而是將假料摻進真料當中,讓人“真假難辨”。
以紫檀為例,現在市面上真正的紫檀木已經非常稀少,來自科特迪瓦的“科檀”在顏色與花紋上與紫檀接近,因此被一些商家摻進紫檀木當中,制成終極價格昂貴的紫檀家具。
紅酸枝近年來成為了紅木市場的“新寵”,而它的摻料現象也非常嚴重。東南亞的“花枝”、巴拿馬和墨西哥的“微凹黃檀”在材質密度、紋理以及油性上與紅酸枝接近,被大量摻進真正的紅酸枝原材料中。
“不少商品表面上全是真材實料,但是摻料摻在家具背部、底部這樣不易被察覺的地方,有的甚至是犄角旮旯。這樣連行內人稍不注意都看不出來。”付先生說。#p#副標題#e#
“膠磨”家具難辨別
與材質可識別不同的是,商家在紅木上的造假幾乎讓消費者無從辨認。
專家表示,工藝上的造假欺騙性更大,例如先前被曝光的上色家具,就是將紅木家具著色來掩蓋家具本身的瑕疵,讓家具的品相誘人。消費者要想看到真實的材料,除非將漆膜打磨掉。
現在,在紅木家具的制作環節又出現一種更具隱蔽性的造假方式——膠磨。專家告訴記者,膠磨家具不打蠟、不上漆,與“白茬”家具幾乎相同。
現在很多消費者為了檢驗材質的真假,往往會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進行任何處理,驗貨后再打蠟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膠磨的手法,“白茬”家具也不保險了。
膠磨是為了掩蓋使用白皮、拼補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的問題。而整個膠磨的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在打磨的時候涂上膠水,然后用力拋光,反復操作兩三次,讓膠水滲透進家具,為了掩蓋白皮或拼補料,在膠磨之前還會涂加顏色。
經過膠磨處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一些紅木家具甚至還具有“包漿”的光澤。
實際上,膠磨對家具的損害性極大。由于膠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這些有害物質滲透進木材,幾年內都無法揮發,對人體極為有害。
膠水將家具的毛孔堵死后,讓家具內的水分無法揮發,即使材料烘干不到位,家具在使用前幾年也不會開裂,但時間一長,家具的穩定性會大受影響并且無法修復。
同時,毛孔被堵死的紅木家具無法產生包漿。
榫卯結構偷工減料
榫卯結構讓紅木家具不用一釘一鉚就能牢固地結合起來,但是現在一些商家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本錢,在榫卯結構上偷工減料,甚至用膠水、鐵釘進行連接,一旦家具出現問題根本無法修復,讓高價購買的紅木家具成為一堆廢物。
鑒別方法
三招助您辨真偽
如專家所說,紅木家具本就真假難辨,對于不懂行的消費者來說,更多了一分買到次貨的風險。尤其在如今低價的誘惑之下,有“撿漏”心理的消費者,更容易上當受騙。
對此,專家提示消費者可以用簡單的鑒別方法進行初步判斷,最好在購買前請專家鑒定以降低風險。
1、注意重量
真的紅木家具是非常堅固結實的,其質地特別緊密,比一般的家具都要重。而在造型、尺寸以及規格等都相同的條件下,假的紅木家具很明顯是輕于真的紅木家具的,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大家在心中應該有一個底。
2、看清標識
國家標準規定,屬于紅木樹種的有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和雞翅木8類33個樹種。大家在選購的時候,要注意紅木家具標識中的材種及其產地,紅木家具所用的材種通常都是從東南亞、熱帶非洲和拉丁美洲進口。另外,紅木家具的材料都是以紅木的原木為基材。
3、觀察木紋
真正的紅木,其木質本身就帶有紫紅色、黃紅色、赤紅色,或深紅色等多種自然色澤,木紋質樸美觀,優雅清新。當上漆以后這些木紋仍然是清晰可見的。而假的則截然相反,假紅木家具上漆后其顏色厚實,常有白色泛出,無紋理可尋。
另外,一些貼皮家具可通過看紋和聽聲初步辨別。首先,在紅木家具上貼皮,不會全部貼,一般大邊、抹頭使真料,線形復雜的部件是真材,通常貼皮會用在面芯板,而且正反兩面都要貼皮,但是木材的紋理走向兩面不可能完全對準一致。這樣通過仔細分辨木紋,我們總可以看出其中的破綻。
其次,紅木貼皮,不會使太好的木頭,往往使用密度較低的花梨、酸枝木(白酸枝、花枝)等,通過敲擊時的聲音可以來區分。
一般密度大的紅木有堂音,就是有甕聲甕氣的回音,如同現在手機的鈴音和弦,是一種悅耳的脆音;而密度低的紅木,如花梨,敲起來就僅僅是很脆的“啪啪啪”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