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開始,新版《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以下簡稱新國標)正式實施。新國標規定,紅木家具必須有產品質量明示卡,必須提供產品保修、退換以及售后收費明細。
也就是說,一向被視為“內行人才敢玩”的紅木家具,也可能進入普通老百姓家中。明示卡上關于用料、工藝、價格的明確說明,等于給紅木家具配上了“身份證”,市民買入后一旦發現“貨不對板”,明示卡將是索賠的重要依據。這也意味著,從前紅木家具市場以次充好甚至摻料作假的市場亂象可能被改變。
然而,距離新國標實施已經一周有余,紅木市場是不是真如預期當中有所改善呢?對此,記者昨日走訪了京城紅木市場,發現仍有部分紅木家具“身份不明”。
發現紅木家具市場部分家具無“身份證”
昨天,記者走訪北四環、東四環部分家居賣場及專業紅木家具市場,發現多數商場賣家已經按照規定,采用了統一的商品價格牌。對于記者質疑產品材料,商家明確表示,“我們的合同會明確標注產品用料、工藝、價格等,保證產品貨真價實。如果發現問題,可以找我們,同時可以找賣場”。
不過在紅木家具云集的專業市場上,情況卻不容樂觀。在高碑店某紅木家具店內,記者看到,盡管店面看起來不夠寬敞氣派,但里面賣的家具沒有低于萬元的,最貴的一款老撾紅酸枝手工雕刻衣柜報價12萬。記者仔細察看發現,店內的紅木家具沒有一個放上明示牌,只有一個手寫價格的小字條貼在家具一角。
隨后,記者走訪附近多家獨立店面,發現了大量相同情況。部分店面別說產品明示牌,甚至連簡單的報價牌也沒有,交易時全憑老板報價。當記者問到紅木家具新國標時,很多店員甚至完全不知情。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家具市場的老板很會看人。“如果是懂行的,他就給個實在點的報價,碰到不懂的,那就是漫天要價了。”
聲音 消費者多數觀望 專家稱需加大執法力度
記者在家居賣場和紅木市場上隨機采訪了10位消費者,其中2位市民表示沒聽說過新國標;3位市民表示新國標出臺后產品有了明示卡,購買時比較放心;而其他受訪市民則認為,新國標實施尚需一段過渡期,現在最好觀望。
“紅木家具水太深,以前給父母買都要找熟人介紹,現在多了個保障。”打算為父母添置一對圈椅的市民周先生表示,新國標出臺讓自己買家具時更放心。
而對紅木家具有些研究的“玩家”付先生則認為:“這個行業摻料是很平常的事,這些摻料家具也不可能被商家拉出去銷毀,所以買紅木家具最主要還得靠‘眼力’。”
業內專家指出,新國標是國內外首次制定的中國傳統硬木家具標準。作為國家強制標準,實施后會加大對行業、企業的規范力度,也會在維護企業利益和保護消費者權益,并在促進紅木家具行業良性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不過‘紅木’兩字有文化和木材學兩種層次上概念理解,文化概念上沒有爭議,但在木材學概念上則有爭議,雖然此前已有行業標準,但對該標準業界也有不同看法。”浙江省收藏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賀善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國標實施效果如何尚須時間檢驗,其能解決紅木市場的亂象,關鍵要看新國際的相關規定能否落實到位。“新國標的貫徹和實施難度會非常大,除了行業本身需要提高對標準的認知和貫徹外,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執法力度。”上述人士說。
鏈接 紅木家具新國標部分規定
新國標規定,紅木家具產品必須配備全國統一的產品質量明示卡。商家不僅要明確標示產品相關內容,而且標示規格必須統一,若消費者發現產品“貨不對板”,可把明示卡作為申訴和索賠的證據。
而明示卡應明示的內容至少包括:產品執行標準、產品分類、產品名稱、產品型號、規格、生產日期、產品主要用材、產品涂飾與裝飾工藝、產品保修和產品交付方信息(生產企業或經銷商信息)。
此外,查閱舊國標,可以看到該標準對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合同和產品標簽都缺乏詳細的明文規定。新國標不僅對產品標簽做了統一的規范要求,對產品合同進行了補充,更明確了產品使用說明書所涵蓋的內容。
新國標還要求所有銷售商在銷售之后必須提供產品保修、產品退換、超出保修條件及保修期的產品收費條件等相關的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