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廢舊家電理論淘汰量分別為:電視機3500萬臺、洗衣機1000萬臺、冰箱1000萬臺、空調500萬臺。按照新產品的平均價格來計算,這些家電總價值超過300億元。盡管國家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家電企業和賣場對這些家電進行回收,但記者日前在采訪中卻發現,目前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嚴重缺失,致使大量的廢舊家電只能無奈地流入二手市場,從而帶來了環境保護和電器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企業不愿收消費者不愿賣
“你不情、我不愿”這樣的買賣,自古以來,都是難以成交的,當前家電回收就面臨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
一位從事電視生產的工作人員向記者直言,企業并不是不愿意回收廢舊電視,原因在于回收一臺電視,其回收過程、拆解等成本過高,得不償失。拆解后所獲得的零部件和材料都遠高于其采購成本。由此,企業便不愿意參與這類“出力不討好”的活。
對于消費者來說,都希望上門收貨并給出更高的價格。而在這方面,那些個人、第三方企業則顯得更有優勢,他們往往就在小區門口蹲點,如果需要賣的話,能快速上門回收;而且因為他們回收后,往往是流入二手市場,所以價格相比之下,比企業回收要更高一些。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家電回收體系的確還不健全。對此,國家特意采取了雙管齊下的政策,一方面對家電企業生產商或代理商進行征收處理基金,另一方面則是對合理處理廢舊家電的企業進行補助,但是由于時間較短,所以現在還未普及。企業想要建立回收系統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隨著政策進一步的完善,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來進行嘗試。家電世界網總編輯陳禮明也表示,只要能夠保持企業的基本利潤,多參與像這類有利于消費者的行動,有利于企業形象的樹立,企業還是愿意參與的。
賣場回收渠道 亟待打通
事實上,廢舊家電回收難的這一局面與我國基本國情也有關。梁振鵬認為,目前我國消費者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使得廢舊家電在我國家電市場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空間,從而導致很多二手市場回收價格遠高于回收處理的價格。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也表示,對于企業回收而言,廢舊拆解回收沒有政府機構的支持,從收購廢舊家電的成本問題到拆解費用,再到廢品再利用的經濟效益回報都存在許多難處。
正是基于二手市場與廢舊家電的復雜關系,國家此前多次就《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今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其中就舊電器的交易做了明確的規定,在業內專家看來,管理辦法的推出將使舊家電市場更加透明、規范,同時也將有利于家電回收體系的建立。“家電賣場將成為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陳禮明表示,目前家電回收渠道主要還是通過個體戶等形式的第三方來進行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一模式還將是主流回收渠道。主要原因在于賣場存在先天優勢。因網點遍布全國各地,省去了額外鋪設網點的時間和資金。此外,消費者熟悉,相比小商小販來說,消費者還是更加信任大型連鎖賣場。不過,目前各大賣場都沒有開展相應回收活動,這一渠道還亟待政府部門牽頭來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