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傳統紅木材料價格持續走高,一些以前不太被重視的紅木材料也受到關注
在明清兩代,大紅酸枝、海南黃花梨和小葉紫檀被稱為“三大貢木”。由于這三種木材為清朝宮廷御用材料,其制作而成的家具也是追捧的對象。這些傳統紅木材料和材質類似的材料,被市場視為紅木代表。
近兩年,一些“非主流”紅木材料悄悄地引起市場關注。伴隨著傳統紅木材料供應量減少和價格走高,這些“新興”紅木材料的使用價值開始受到重視。記者了解到,近兩個月這些材料交易量增加,價格有微漲趨勢。業內人士表示,原料價格上漲并不代表具有收藏價值,但紅木資源稀缺、價格上調將是大趨勢。
紅木新材料受追捧
紅木市場上,一向是黃花梨(香枝木)、小葉紫檀(檀香紫檀)和大紅酸枝(交趾黃檀)等傳統紅木材料的天下。
日前,記者了解到,由于紅木家具市場大紅酸枝的價格大幅上漲,以前一些不太受關注的紅木材料,例如緬甸花梨(大果紫檀)、紫光檀(東非黑黃檀)、奧氏黃檀等價格適中的材料制成的家具頗受歡迎,成為市場銷售新寵。
7月29日,記者走訪了紅木街和居然之家紅木大會堂。在西三環紅木街蘇州華寶店內,店主稱本店家具材質主要為紫光檀。店主稱:“紫光檀最近兩年很受歡迎,原料、家具的價格也一直上漲。”在紅木大會堂東朗紅木店內,導購員稱店內家具全部為奧氏黃檀。她說:“奧氏黃檀與大紅酸枝在國標中屬于同一類,色彩、花紋有相似之處,但價格只是五分之一,相對更實惠,買的人也不少。”
紅木大會堂總經理封新華告訴記者:“受到新修訂的CITES公約影響,目前大紅酸枝原料價格在上漲,家具價格也有所提升,大部分消費者還處于觀望狀態。一些其他材料,例如緬甸花梨因為價格相對適中,顏色花紋也不錯,銷售量最好。”
市場關注的新材料分兩類
隨著傳統紅木材料價格上升和供應數量減少,一些之前并不受人們重視的紅木材料受到市場重視。
自6月12日第16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CITES管制物種附錄修訂以來,大紅酸枝等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催動了這些材料價格微漲和成交量增加。例如,根據魚珠·中國木材價格指數網信息,目前廣東市場奧氏黃檀價格報至1.3萬-1.7萬元/噸,銷售行情看好;目前廣東市場上的非洲黃花梨(刺猬紫檀)基本被消化完畢,市場貨源較為緊缺,但北方采購商前來市場上尋貨問價者不斷增多。
據業內人士苑鐵衣介紹,“近兩年來受市場關注的材料分為兩種:一是與傳統紅木材料物理性質接近,被視為替代材料。例如微凹黃檀、奧氏黃檀與大紅酸枝為同一類樹種,色澤花紋類似,一直有廠家或明或暗使用,最近大紅酸枝價格不斷攀升,導致其市場需求旺盛。”
他告訴記者:“另一種是以前不太受關注的樹種,出于市場對新材料需求,被視為優質材料,例如紫光檀的價格就在悄悄上漲。”據了解,紫光檀木質極硬、出材率低,之前常用作雕刻、配飾等。
名佳紫檀會館總經理朱鄧峰說:“在7月上旬舉行的中國當代紅木拍賣會上,幾件紫光檀所作家具拍出不錯價格。我們觀察這種材料在北京市場接受度不錯,我們也進來一批材料,準備適時推出產品。”
大品牌暫按兵不動
紅木價格上漲,一方面受進出口管理嚴格影響,另一方面也符合市場運行規律。據朱鄧峰分析:“受限制資源價格提升,對其他材料有提振作用。比如大紅酸枝未漲價之前,小葉紫檀的價格是它的十幾倍,漲價之后小葉紫檀也不能不漲。另外,受限制材料價格近兩個月持續上漲,有的商家出于成本壓力另覓新料,根據市場規律,價格會有小幅提升。”
據記者采訪了解,雖然“新材料”市場認知度有所提升,但一些大品牌按兵不動。有業內人士分析,大品牌手握傳統材料較多,不會輕易嘗試新材料。紅馬紅木總經理馬宇晨分析說:“近期這些價格上漲不排除有炒作因素,大部分廠家還在觀望,出手的很少。不過隨著材料需求量不斷提升,紅木材料價格上漲是大趨勢。以前相對低端的材料價格親民,市場潛力大,今后也將受到更多人群的認可。”#p#副標題#e#
趨勢分析
“頂級”和受限材料價格堅挺
目前我國紅木資源基本依靠進口,由于紅木樹木生長緩慢,紅木資源逐年呈現減少趨勢,一些傳統紅木材料,例如大紅酸枝、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等材料價格,將會保持堅挺并持續上升。以海南黃花梨為例,其原料價格在十年內漲幅幾十倍,目前珍貴大料已經非常難求。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受到CITES公約影響,進出口受限制紅木材料相對稀缺,其收藏潛力也被看好。受此次公約修訂影響,微凹黃檀價格出現明顯上漲。修訂后的公約規定,微凹黃檀由附錄III被升列至附錄II,均須有進出口許可證或者再出口證明書,方可進行國際貿易。據了解,目前微凹黃檀漲幅達到50%并保持堅挺,市場上貨源稀少,成為生產廠家和材料商看好的木料。
收藏不僅看材料
在近幾年紅木收藏界,出現了“唯材質論”的收藏觀點,即買家具時只看材料。有業內人士指出,家具收藏要看重材料和工藝兩方面。同一種材質,由于料的大小、年代、購買數量和時間不同,價格可差距幾十倍。同樣,一件家具也有板材厚度、是否整料,單單以原料價格衡量家具收藏家具是相當不明智的。同樣,家具還有工藝是否規范等區分,決定了家具的使用壽命和收藏價值。所以,收藏家具不僅看材料,還要衡量工藝、品牌、實用性等多種因素。
優質硬雜木受關注
除了一些以前并不受重視的紅木材料,近兩年來,一些非紅木的優質硬雜木市場認可度在逐漸提升。例如大葉黃花梨、非洲花梨、巴西花梨等。據紅馬紅木總經理馬宇晨介紹,這些木材大多與紅木材料物理性質相似,有的曾被用作替代材料摻雜在家具中,隨著關注人群增多,這些材料開始“正名”,成為一些消費者的選擇。他說:“例如大葉黃花梨。這種材料30%像黃花梨,但材質偏干,有材料商以越南黃花梨的替身推薦給廠家,有的廠家也在生產時摻一些,降低成本。現在這種材料價格飛漲,已經走到市場前端,這種情況很多。”
業內人士分析,近幾年來,許多優質的硬雜木開始進入市場。材質好的硬雜木不是少數,也有的是較為稀缺的珍貴物種。如果以使用為主,將是不錯的材料。
業內聲音
唯材質論不靠譜
傅軍民,宣明典居董事長
以材料價格衡量家具收藏家具,我覺得很不靠譜。消費者看到的材料價格是真實的嗎?除了木材市場,國內有多種紅木原料獲取渠道,由于買方和賣方信息不對稱,同種材料價格相差十幾倍。木材漲價,一方面出于資源稀缺原因,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自身利益而炒作價格。建議消費者,不要依靠材料價格等簡單信息判斷投資收藏價值。唯材質重要的想法,是對紅木資源的浪費。
大品牌用新材料不多
馬宇晨,紅馬紅木總經理
我們也注意到近兩年,市場上一些紅木材料開始受重視。但是論升值潛力來說,我還是覺得傳統材料比較堅挺。據我了解,大品牌使用這些材料的不多。新材料的新特性需要研究,他的硬度、穩定性、花紋如何、適合做什么樣的家具、工藝是否需要改進,都是需要實踐的,大部分廠家對此很慎重。紅木原料價格沒有公開指導價,也沒有大規模政府部門監測,壟斷擁有某些材料的廠家就喜歡炒作。面對這些情況,建議消費者還是從實用角度出發購買。